春秋时期的子颓之乱是怎么回事具体过程是怎
2023年11月24日 风云资讯
春秋时期的子颓之乱是怎么回事?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周惠王初(公元前676一前652年),发生王子颓之乱。周惠王夺大臣边伯等的园林为囿,作为田猎场所,因而边伯与王子颓共同作乱。周惠王放于温地,不久又逃到郑,国人立王子颓为王,郑杀王子颓,复送惠王入国。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春秋时期由王子颓所发动的周室庶孽之乱。子颓为周庄王庶子,受宠。周惠王即位后侵夺一些贵族的宫室、田地和秩禄,引起强烈不满。前675年,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五大夫奉子颓以攻伐周惠王,未克,遂出奔苏氏的温邑,子颓又在苏氏支持下逃卫。子颓联合卫国、燕国军队伐周。被立为周王。次年春,郑厉公居中调停惠王与子颓的关系,未果,郑遂接周惠王暂时居郑的栎邑。子颓占居王城,志得意满,歌舞不倦。郑厉公闻之,往见虢公,指出子颓逐惠王,居王城是“奸王之位”,劝虢公与郑联合平定子颓之乱。
背景
前673年春 ,郑厉公和虢公在弭(今河南密县境)相约。这年夏天,郑厉公与虢公同伐王城,郑军护送周惠王从王城南门攻入,虢公自北门攻入,杀子颓及五大夫。子颓之乱前后历时3年,极大地削弱了周王朝的实力。
郑庄公死后的27年间,郑国发生了四位公子争夺君位的内讧。庄公传位长公子忽,公子忽即王位,称昭公。不到三个月,公子突与郑相祭仲在宋国的纵容与支持下,即把昭公赶到国外(卫国),公子突即位称厉公。此时,周王室也发生了“王子颓之乱”,把周惠王赶下了台。郑厉公(子突)站在惠王一边,在栎地(今禹州市)接待了惠王,并协助周惠王平定了“子颓之乱”。周惠王因厉公勤王有功,又把以前收回的虎牢以东地方重新给了郑国。周郑关系随之缓和。郑厉公不愿做祭仲之傀儡,企图谋害祭仲,结果因泄密,被祭仲赶到了蔡国。昭公又被召回当国君。昭公以高渠弥为卿,高渠弥以数谏昭公不听,杀昭公立公子亹,史称郑子亹,又造成了郑国新的矛盾。当时厉公在宋、齐、蔡、陈等列国和周王室的支持下,偏居郑地栎邑(今禹州市),郑子亹当了九个月国君,便被齐襄公杀掉,高渠弥亦被车裂而死。郑国实权又归祭仲。因祭仲与厉公不和,只好从陈迎回公子婴为君,厉公与子婴同时存在。由于子婴在位14年,始终没有年号,故史册均把子婴列在厉公世序之下。公元前680年 (子婴十四年),郑厉公自栎北上,得到当时郑相傅瑕支持,傅瑕杀子婴及其二子,接纳厉公。此次厉公复国,深知权臣祸国,便杀了傅瑕,自己独立执政,至此郑国四公子夺权之争平息下来。从此郑国开始迅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