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谥号跟庙号有什么不同两者的转折点为什
2023年11月24日 风云资讯
古代谥号跟庙号有什么不同 两者的转折点为什么会在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谥号和庙号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中国古代的史书在称呼以前的皇帝时,有比较统一的习惯和成例。一般是三到四个字,而且以朝代名称开头,比如汉景帝、汉光武帝、隋炀帝、唐高宗、明成祖等等。
不过,这里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唐朝以前的皇帝称呼最后一个字是“帝”,格式是“朝代名+某字+帝”;而唐朝以后,皇帝称呼的最后一个字是“祖”或“宗”,格式变成了“朝代名+某字+祖”或“朝代名+某字+宗”。
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谥号和庙号以外,史学界还有另一种称呼皇帝的方式,那就是年号。年号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说白了是一种官方的日历纪年方式,首创于汉武帝,并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明清之前,皇帝经常改年号,例如,武则天在位15年,居然用了17个年号。年号频繁更换,根本无法用来称呼皇帝。但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几乎很少换年号,因此年号便成了皇帝的代称,这就是万历帝、崇祯帝、康熙帝、乾隆帝等等的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谥号和庙号都是在皇帝死后,后人给他拟定的,影视作品中皇帝在活着被人称呼谥号或庙号的情况绝对不存在,是导演和编剧无知和滑稽的表现。
参考文献:《谥法解》《孔子家语·庙制》《逸周书·谥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