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起义反秦的六国遗族为何在汉朝建立
2023年11月24日 风云资讯
轰轰烈烈起义反秦的六国遗族,为何在汉朝建立后都选择了蛰伏?
秦末时期,中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一些被灭国蛰伏的六国遗族不甘心就此亡国,纷纷举旗抗争试图恢复祖上荣光。但令人疑惑的是,当年如此浩荡的起义之火在刘邦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汉朝后却骤然偃旗息鼓了,这中间仅仅只隔了几年时间,为何六国遗族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蛰伏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天下本是周朝之天下,奈何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犬戎趁机攻陷镐京,西周灭亡。东迁后的东周影响力大不如以前,春秋战国乱世就此开启,此乱世持续到战国末期,七雄兵力,每个诸侯国都有兼并其他诸侯国的野心,秦始皇在登基掌握秦国政权后,采取“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策略,花费十年时间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一统。
另一方面刘邦在秦始皇对待六国遗族的基础上,听从刘敬强干弱枝的建议,不仅将六国富豪迁到关中,还把当地的名门望族及强大宗族全部迁到关中,在《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有言: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彊,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臣原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後,及豪桀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彊本弱末之术也”。上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馀万口。
相比于秦始皇对待六国遗族的宽容,刘邦的策略可谓是釜底抽薪,六国中稍微有点名望的贵族或者豪杰都被刘邦迁移到关中,六国遗族没了复国的土壤,只能选择蛰伏。另外还有一个附带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国遗族渐渐被汉朝思想同化,复国只会越来越难,以至于到最后不复存在。
其三从秦朝灭亡到汉朝建立中间虽然仅仅只有几年时间,可这几年产生的天才将领不少,时势造英雄之下的他们都不能复国,剩下的六国遗族自知才能不胜前者,自然很识趣的选择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