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朝廷对于蕃部迁入进行了怎样的管控有哪
2023年11月24日 风云资讯
北宋朝廷对于蕃部迁入进行了怎样的管控?有哪些法律条例?
对于蕃部的迁入,北宋朝廷进行了哪些法律管控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西夏李继迁起兵反宋之前,北宋西边形势相对稳定,蕃汉民众安居。而当边事兴起之后,北宋希望招诱边境的蕃汉民众以助长己方实力,更希望能通过“招诱远处大族首领,啖之以官爵,诱之以货财,推恩信以导其诚,述利害以激其志”,从而达到削减西夏羽翼的目的,而这样也就必然损害了西夏的利益。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李继迁起兵,直至宋真宗景德二年赵德明归款,这二十多年间党项对宋的侵扰不断。
一、初期政策
在宋夏对峙中,北宋招诱的人口多数情况下仅以陷没在蕃地的原北宋居民为限。太平兴国八年,宋太宗下令绥、银、夏等州官吏,“招诱没蕃民令归业,仍给复三年”。
宋真宗景德二年五月,陕西转运使请求“缮治金汤、白豹等镇,以处投降蕃族”而真宗却“虑劳民,弗许”。同月又下诏“自今蕃部归投,不须发兵接引”。
可见,虽然这一时期北宋与党项之间关系紧张,但从宋太宗、真宗父子对待蕃部投归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此时北宋尚没有大力招徕蕃部族众归宋,而是更倾向于保守地收辑北宋原有民众。景德二年德明修贡。对蕃界人口投归北宋,德明多有不满,因此屡次与北宋统治者谈判争夺人口。仅景德三年便有三次德明与北宋之间的人口归属争端。
三、后期政策
元祐元年正月,司马光在《论西夏札子》中认为对待西夏“于今为之,止有二策,一者返其侵疆;二者禁其私市”。宋廷先是采纳了停止与西夏之间贸易的建议,其后又决议弃地求和。为表诚意,宋廷在边界保持了克制态度,并下诏告诫边臣对西夏国意欲归附的首领“婉顺说谕约回”。北宋姑务讨好的后果反而引致西夏大兵压境。
宋哲宗亲政后,改元“绍圣”以志继承神宗遗业,对西夏再度转为进攻态势。绍圣四年,枢密院上言请求完善“招纳赏格”,认为“妇女老幼,亦有归汉之人,虑招纳之际,以别无立定酬赏,不肯一例接引,若行约回,即阻归汉之意”。
宋哲宗因而下诏“招到老小妇女,每人支绢三匹,十岁以下二匹”,从而补充对招诱老小妇女者的赏格,这样招诱效果便会大大提升。宋徽宗即位伊始,对于宋哲宗年间的元祐和绍圣党人之争采取中立的态度。
但很快,宋徽宗的政治意图开始倒向变法革新和对外开拓的一边。崇宁元年十二月,针对哲宗末年朝中兴起的弃湟州之议,对涉事官员大加贬黜。
次年八月对此再行论罪,元祐党人受到广泛牵连黜责。与此同时,对西夏的进取之略在王韶之子王厚等人努力下也小有成就。崇宁四年二月,宋徽宗采纳蔡京的计策,下诏“西边用兵能招纳羌人者与斩级同赏”。当年闰二月,诏令河东、陕西诸路各置招纳司以招纳蕃部。
结语
面对如此紧张的局势,西夏只得请求辽的介入,向北宋施压,“为夏人求还侵地及退兵”。从崇宁五年至政和三年,宋夏之间关系比较缓和。政和四年,宋夏烽烟再起,至宣和元年以夏请和,北宋在西边的进取活动终止。
- 上一篇:范雎与好友须贾有仇怨他是如何报复的
- 下一篇:古代的三元及第什么意思具体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