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清洗系统

三眼花翎究竟有多珍贵大清两百年只有十几人

2023年12月12日 风云资讯

“三眼花翎”究竟有多珍贵?大清两百年只有十几人获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们看影视剧也都知道,尤其是明清的,明清官员的官服上有一块补子。 补子就是一块缝在官员服装上的布,上面就绘绣不同禽兽,以代表了一个人官位的大小,所以,古代官员穿的袍子也可以叫“补服”。

补子上有哪些飞禽走兽呢?

一般来说, 文官补子上主要是“飞禽”: 仙鹤、锦鸡、孔雀、云雁、白鹇、鹭鸶、鸂鶒、黄鹂、鹌鹑等等。武将补子上主要是 “走兽”: 狮子、老虎、豹子、熊、彪、犀牛、海马等等。

我们经常可以在影视剧中看到,皇帝大怒的时候,对官员说:“摘掉他的乌纱帽”,乌纱帽就是官员戴的帽子,这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冠礼。春秋战国时,一个人成年的时候,要举行冠礼,后来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汉朝时候的官员流行戴 长冠,长冠是用竹皮编制的。魏晋流行 “羽扇纶巾”。宋朝的官帽最有特色,就是我们看到的那种两头长长的,这叫 长翅帽,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发明的。

据说赵匡胤为了防止文武大臣们在朝会的时候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于是发明了这种长翅帽。而官员戴上长翅帽的时候,想要窃窃私语真的很难。赵匡胤是个发明家。

明清两朝的官帽就是乌纱帽,就是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清朝也叫做“顶戴花翎”。 其帽子的顶端有一颗珠子,这个珠子就是顶珠。

顶珠的材质多为红、兰、白、金等色的宝石。按照清朝的规定: 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文缕花金,九品为阳文镂花金。

禧恩,为睿恭亲王淳颖次子,也是傅恒的女婿,属满洲正蓝旗。他于道光十二年进剿连山瑶(今天的广东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赐三眼花翎。

李鸿章,这个人我们太熟悉了,他是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当天获赐三眼花翎。不过因为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而被追夺。

徐桐,这个人我们恐怕知道的较少,属汉军正蓝旗。此人之所以能获得三眼花翎是因为力主让义和团“扶清灭洋”,以及善于花言巧语,于是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而受赐三眼花翎。

其实,当徐桐获得三眼花翎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标志着清朝的花翎制度名存实亡了。因为与前面六位相比,徐桐既没率军抗敌之勇、亦无出谋划策之功,仅凭花言巧语就取得了。实在难以服众。

《听雨丛谈》上记载:

按从前无捐花翎之例,广东洋商伍崇曜、潘仕成捐输十数万金,无可加奖,始蒙赏戴花翎,一时荣之。自海疆军兴以来,乃有捐翎之例,花翎实银一万两,蓝翎五千两。后又援照捐官之项折扣,其数甚少,捐者遂多。自咸丰九年,又条奏捐翎改为实银,不准折扣,花翎七千两,蓝翎四千两。

意思就是说,清王朝后期,已经出现用钱“捐翎”的现象。像是广东洋商伍崇矅、潘仕成就是,直接花数十万金就可以佩戴花翎。

这说明随着清王朝的越来越衰败,花翎的价值越来越低,最终失去了昔日的荣耀,成为捐例。最开始花翎的价格是一万两白银,到咸丰皇帝的时候,直接降到7000两白银,清朝亡国时,花翎的价格已经不足200两。

昔日彰显显赫功勋、代表荣誉的花翎,最后竟沦为清廷敛财的工具,最终变得一文不值,而此时清王朝也就衰亡了。小小的花翎见证了清王朝从强大到衰落的全过程。

商品与质量杂志社

中国厨卫官网

石材杂志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