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总督为何成为地方最有军权的官职
2023年12月19日 风云资讯
清朝末年,总督为何成为地方最有军权的官职?
清朝历史上,划分地方官军权,一直是个要紧的问题。军权不仅关系到军队调动、武将任命,更影响军饷财政等一系列问题。站在清朝的立场而言,他们需要赋予地方一定的军权,方便地方完成公务。同时防止地方军权过大,对朝廷产生反噬。清朝在授予地方军权时,表现得极为克制,尽量让两个诉求可以达到平衡。
清朝有八旗、绿营两支国家常备军。开国初期,由于以武力建国的原因,地方军权主要掌握在提督、都统、驻防将军等武将手中。随着天下平定,文官取代武将成为新趋势。
地方上,总督、巡抚取代提督,掌握绿营军权。雍正年间,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挂从一品官阶,可节制提督及绿营军官。如遇战事突发,总督还可直接调动由巡抚、提督直接管辖的部分绿营军。
面对这种地方军权的变化,清朝其实是经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默认的情况。清朝后期,大部分地方总督都可编练军队,并由朝廷规制作为保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掌管北洋军。
相比之下,八旗都统与驻防将军的军权却处在衰落的趋势中。晚清时,朝廷为八旗军优先配备了大量新武器,可依然无法挽回八旗军的衰败。而八旗军衰落,在战场上自然难以发挥更大作用,作为八旗军的指挥官,都统与驻防将军更多只保持名义上的军权,而非实际。至于边地都统与驻防将军,也同样如此。
清朝后期,陆续在边地改设行省,以总督、巡抚代替过去的将军、都统后,形势开始出现变化。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同样经过波折。光绪年间,清朝仍让伊犁将军掌管新疆一切军政事务。但到宣统年间,伊犁将军只可管辖伊犁地区的事务。
总结而言,清朝前期,地方官军权在朝廷刻意压制下,基本相差不大。清朝后期,中枢衰落,总督冒头,逐渐压过其他官职,成为地方最有军权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