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崇祯真的无人可用吗崇祯为何急于扭
2023年12月19日 风云资讯
明朝末年崇祯真的无人可用吗 崇祯为何急于扭转局面呢
明朝末年为何无人敢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朱由检自打从他哥哥天启帝朱由校手里,接过大明江山开始,就开始了“励精图治”,他每天早起晚睡,勤勉于政务,按道理来说,应当有些收效,但实际上却不仅没有效果,还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崇祯上台之后,有很多可堪一用的武将,孙承宗、孙元华、袁崇焕、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然而这些人不是被崇祯给杀了,就是被坑害了,以至于洪承畴叛变,左良玉拥兵自保,崇祯自毁长城之举,实在令人叹息。
崇祯确实是一个勤劳的君王,却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他在位的十七年间,一共换了十九任内阁首辅,其他的重要官职,更是如走马灯一般,椅子没坐热就被赶下来了。
为什么崇祯如此急于扭转局面,不能徐徐图之?
崇祯
实际上,崇祯帝当政时期,是有很多机会的,但是,就因为太急于求成,缺少耐心,对将领们缺乏了解,把他们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以至于功败垂成。
就拿清除魏忠贤来说,做法是对的,魏忠贤的势力也确实太大,是应当适当削弱,杀了魏忠贤也并无不可,但是,就当时的情势来说,宦官势力一旦剪灭,文官集团就会立即壮大起来,这么一来,做不到平衡制约,在明代,文官的地位,本就远远高于武将,失去宦官集团的牵制,文官集团就一党独大了。
当然,也不是必须给宦官集团权势,但是,起码要在培养出另一股势力之后,才清除宦官集团,这样才不至于,让武将们成为官场斗争的牺牲品,如果在盛世时期,还好,如果在明末那样的乱世,武将就是保卫国家的重要力量,说白点,就是,乱世应重武,不然,谁愿意提着脑袋帮你守卫国土,搞不好还像熊廷弼、袁崇焕那样被杀。
孙传庭
虽然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开始海禁,中国对西方的了解很少,但是,直到明末,中国依旧处于世界发展的前列,而且,中西方已经有了学术上的交流,西方人也开始来到中华大地,加以时日,工业革命是有可能先于西方发生的。
只是,明朝的灭亡,让这一切没有了希望,满清大兴文字狱,火器被封存,科学被禁止,不进则退,落后从明末已经注定!
怎不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