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皇帝吃剩下的饭菜是怎么处理的倒掉还
2023年12月19日 风云资讯
历史上皇帝吃剩下的饭菜是怎么处理的?倒掉还是专人处理?
古代皇帝吃一顿饭,多则上百道菜,没吃完都是如何处理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对于一些夜猫子和晚睡党,早餐有时会与中餐合并。不过,我国古代平民百姓流行“一日一餐”或“一日两餐”,皇帝们则是享用“一日四餐”或“一日五餐”制。
又加上不少古装剧渲染,同学们似乎都认为,皇帝每餐菜品种类繁多,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各种山珍野味,飞禽走兽,皆会成为御桌上的吃食。
以慈禧太后为例,她每餐必须要达到108道菜肴的标准。即使皇帝们犹如日本相扑选手那般膀大腰圆,饭量惊人,可一个人无论如何,怎么也吃不了这么多的菜肴。
这些剩下的饭菜,是被白白的倒掉,还是有专人处理?亦或者是流向别处呢?
由于皇帝的饮食习惯不同,“一日四餐”便成为专属帝王宴。上古周朝时期,周王于一日四餐之外还增加“夜餐”,汉唐时期,帝王依旧执行“一日四餐”制。
班固所著《白虎通·礼乐》:“王者居中央,制御四方。平旦食,少阳之始也;昼食,太阳之始也;晡食,少阴之始也;暮食,太阴之始也。四方不平,四时不顺,有徹膳之法也。”
皇帝一天要吃四餐的习惯也能理解,作为日理万机的统治者,皇帝们不仅要处理好国家大事,平日里还有看不完的奏章,还要调停好后宫妃子们的关系。多吃点,及时增补营养也能让皇帝积攒更多的精力,处理各种大事小情。
然而,历朝历代的帝王喜欢的御膳种类却有不同。拿周王来说,偏爱小米、黄米、大米等主食,辅以韭菹、醓醢、昌本、麋臡等菜肴。
小贩将菜品收拢回去后倒入大锅里,放入其他味精酱汁,煮成满满当当一大锅汤羹糊糊。普通百姓只需交上3文钱,便可以从锅中捞两勺食物。至于能不能捞到肉食,那要看每个人的运气了。
总的来说,历朝历代针对吃剩的御膳,处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历代帝王对口腹之欲都很重视。他们凭借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势,役使各地的名厨,聚敛天下四方美食,形成了豪奢精致的御膳风味特色。
而御膳,也经历了一个由简约到奢侈的过程。尤其是清朝时期,御膳不仅用料名贵,而且注重馔品的造型。越是清朝后期,皇上用膳就越铺张浪费。比如什么千叟宴,规模最盛,排场最大,耗资也是最巨大的。
除此之外,为了应付皇帝的不时之需,御厨们往往半天或者一天以前就把菜肴做好。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就曾有描述:“御膳房为了在皇帝下令时,迅速地将菜肴摆到桌上,经常提前半天基本就将菜煮好,煨在炤上保温,菜的口感也不是特别好。”
御膳也是封建时期遗留的产物,但它也见证了中国烹饪艺术的不断丰富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