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建筑钢材

揭秘唐朝百姓为何都抢着去当兵

2023年12月19日 风云资讯

揭秘:唐朝百姓为何都抢着去当兵?

参军入籍是唐人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但您恐怕很难相信,士兵们参军不光没报酬,还要倒贴钱!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介绍唐初特殊的军制——府兵制,看懂本文,您再看《长安十二时辰》之类的历史剧,就会有很强的代入感。

古代的兵役制度很多,其中以征兵、募兵和府兵最为典型。征兵制相当于义务兵,适龄人口都有义务服役;募兵制是一种雇佣兵制度,士兵自由报名,国家花钱雇佣。

府兵制比较特殊,是一种兵农结合的军制,它诞生于北魏,成熟于唐初。鼎盛时期的唐军,靠府兵制养了百万数量级的军队,但朝廷开支却很少,士兵们白干活还打破头往里挤。

府兵制的基本特点

府兵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兵农合一”,士兵们战时为兵,闲时务农;府兵基本没有薪水,甚至连口粮、服装、武器都需要自备,当然,铠甲、重武器、作战军粮等是由国家供应的。

因此唐朝的军队数量虽然很庞大,但是国家负担却很少,而且不耽误农业耕种,可谓搂草打兔子两不误。

唐朝军队编制

唐朝的军队分为16卫和禁军两大部分,16卫的办公场所的皇城南边,所以也称为“南衙”,禁军在宫城北面,所以也称作“北衙”。

16卫和禁军是完全独立,互补统摄的两个系统,16卫就是本文所说的府兵,接受外朝宰相班子的领导。禁军则是“皇家私产”,接受皇帝的垂直领导。

‖禁军

唐朝的禁军有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即史料中的“禁军六军”。后期又增加了左右神策军,神威军等。在各种影视剧中频频露面的陈玄礼,就是左龙武军大将军。

唐朝开国战争结束后,大批被遣散的士卒不愿意离开,于是李渊在渭河北辟出一块膏腴之地,分给他们耕种,他们的子弟被招募入宫,组建成了第一支禁军——羽林军。

左右羽林军编织约2万人,左右龙武军约1.5万人,左右神武军数量较少。

与16卫不同,禁军是吃皇粮的,所以整体数量不大,但他们是宿卫宫城的主力,又接受皇帝垂直管理,所以地位相当尊崇。多年后张柬之能发动神龙政变,就是靠高超的技巧骗过了武则天,买通了禁军将领们。

‖16卫

16卫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的合称。

16卫一把手是大将军,正三品,与六部尚书同一级别;副手是将军,从三品。后期16卫又以从二品的上将军为一把手,位同宰相。

他们的职能大体相同,即皇城和宫城的护卫、皇帝出行的宿卫警卫、重大典仪的仪仗,以及对折冲府和五府的管理等。

①折冲府

折冲府是府兵制的精华所在,士兵们日常训练管理的机构就叫折冲府,分布于全国各地。史料记载,唐朝在全国设立了634个折冲府,其中以关中、河东和河南数量最多。

折冲府招募的士兵,平时农时耕种,农闲由折冲府组织统一训练,并定期接受派遣进京服役,称“番上”。

折冲府没有调遣和指挥作战的权力,这个权力归16卫。因此16卫既是军事机构,又是管理机构,除了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外的12卫,每卫管理50个左右的折冲府。

府兵制的没落

府兵制的设计很巧妙,它靠“资源投入”避免了国家养兵的巨大财政负担,府兵们又在利益的诱惑下,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比如那位崔器,为了出人头地赚回当初的投入,干起工作来不要命。

可是这么好的军制,为何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就搞不下去了呢?

因为搞府兵制有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均田制,均田制一旦搞不下去,架构在其上的府兵制必然瓦解。

从前面的介绍可知,府兵制表面上朝廷花费少,其实它只是一种“转移支付”,用业田和租庸调来提高府兵的隐性收入。而均田制就是实行业田和租庸调的基础,可是万一均田制搞不下去了呢?

唐朝开国初期,原有的秩序全部推翻重建,全国人口也减少了八成,到处是荒废的土地,因此朝廷有实行均田制的便利条件。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供应必然会出现问题,唐朝从建国初年到唐玄宗时期,人口涨了几十倍,国家根本拿不出新的土地支付给府兵。

另外,随着权贵集团的势力庞大,人性的贪婪也逐渐暴露,他们开始打破均田制的限制,开始了土地兼并,普通百姓大量失地,导致租庸调无法执行。

用通俗的话来讲,原来府兵制这个大水池,进水的管道越来越细,跑冒滴漏却越来越严重,结果水池越来越干涸,很难养活池子里的鱼了。

随着均田制的被摧毁,府兵们从主动变被动,甚至出现大量逃役的状况。各大折冲府空有名额,缺员严重,甚至连基本的训练装备都置办不起了。

天宝八载,唐玄宗下诏停发折冲府“鱼书”,这标志着府兵制在大唐的落幕。不过有意思的是,整个唐朝都没有正式宣布罢除府兵制,甚至军府的空名头一直保留到唐朝灭亡。

青年文学家期刊

新教育时代期刊官网

财经界杂志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