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男子为什么都要留辫子为什么后来又要废
2023年12月19日 风云资讯
满清男子为什么都要留辫子?为什么后来又要废除这一制度?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清朝。
我们看到的清宫戏里的男子,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将脑袋的前半部分剃光,后半部分留着又长又粗的大辫子。然而,历史上的清朝并非都是如此,清初的发型更接近光头,发辫更是比小拇指还要细
清朝的历史就是辫子的历史?事情先得从明朝说起,我们来看看清朝之前的发型是什么样的。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同志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无论官民,头发都是束起来的,如果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人留辫子的人,那这个人肯定是「满夷」。
太平天国时,洪秀全为反抗清朝统治,实施了严厉的剪辫子运动。太平军所到之处,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但此事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也就告一段落。
国内最早正式提出剪辫倡议的应当是康有为了。1898年他上书光绪帝,提出剪辫易服的建议,但被光绪拒绝了。
到了清朝末年,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重,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推翻清朝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辛亥革命爆发以后,清政府还将辫子作为评判标准,没有长辫的就按革命党人捉拿。
清朝的灭亡已成定局,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没有免去「剪辫之苦」。在1925年清点紫禁城中的皇家财产时。曾在端凝殿发现了一个帽盒,上面写着:「宣统十三年闰五月初三日上交辫子一条」,里面是一根从发根处剪下的辫子。这根辫子的照片出现在1931年的《故宫周刊》上时,说明中称它为「溥仪之发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