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生蝗灾时灾民为何要去吃土都不吃蝗虫
2023年12月19日 风云资讯
古代发生蝗灾时,灾民为何要去吃土都不吃蝗虫?
古代发生蝗灾,灾民为何宁可饿死也不吃蝗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绝大部分的人都以从事农业为生。
农业生产风险很大,有许多不可控因素,其中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就是天之阴晴了。
靠天吃饭,四时序则可以大丰收,若是四时颠倒,农民们可能就要颗粒无收了。
古代的老百姓大多没有积蓄和余量,若是闹粮荒,会有很多人没饭吃,就算朝廷开仓赈灾,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庞大的灾民群体,仓库中积攒的粮食有时起不到太大作用。
山穷水复,走到了绝境的灾民也只能吃些以前不吃的东西填肚子。
比较有名的,就是吃树皮、树叶和吃观音土。
并不是每种树的树皮、树叶都能吃,能吃的树,大多会被扒个精光,很多树林都会成一片光溜溜的景象。
可是树皮的营养价值较低,吃再多也不足以维持生存,且树的皮被扒下来后,树就会失去保护而很快枯死。
其二、蝗虫实在不够吃。
发生旱灾时,农作物本来就没多少产量,这点产量根本就不够人类吃的。然后它们被蝗虫吃得一干二净,经过蝗虫的消化后剩余的能量,又要用于维系蝗虫自身的生存。
如果通过吃蝗虫饱腹,就等于是让农作物的能量经过蝗虫的消耗,再到人体,据计算,这样的话会浪费掉80%的能量。
农作物的产量本来就不够人类吃了,现在已经被浪费了80%,就算你把所有吃农作物的蝗虫都抓来炸了,也只能得到不到20%的能量。
再加上蝗虫本身就体型较小,不大量食用很难产生饱腹感,所以说不如树叶、树皮和观音土来得实在。
蝗灾时,农作物都被蝗虫吃完,灾民们不得不吃树皮和观音土解饥。不须多想的是,他们已经宁愿吃这些东西了,如果能捉到蝗虫是绝对不会放过的,绝对要将其做成一道美味的。但这种美味能提供的能量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绝对不可能成为蝗灾时灾民们解决饥饿问题的主要办法。
- 上一篇:历史上的睢阳之战在当时有何影响
- 下一篇:狄仁杰都不敢过问的案子明崇俨之死的真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