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经济热点

明朝的宦官专权有何特点崇祯帝是如何终结宦

2023年12月19日 风云资讯

明朝的宦官专权有何特点?崇祯帝是如何终结宦官专权的?

明末时期,崇祯帝为了终结宦官专政,杀了魏忠贤,这对明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朱元璋废宰相,使大明的君臣关系与此前的中原王朝相比有了质的改变。

与夏商周相对,汉唐宋号称“后三代”。这一时期的中国,只要不是乱世,“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便是君臣之间的相处之道。

而明朝不同,六部直属天子后,皇帝单方面要求臣子绝对忠诚,却不再礼遇臣子,君臣坐而论道的画面永远成了过去式。皇帝动辄对朝臣进行简单粗暴的“廷杖”——扒了裤子打屁股,“公卿之辱,前所未有”。

大明没有了宰相,却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像朱元璋那样勤政,于是皇帝的秘书处——内阁便诞生了。内阁票拟,皇帝披红,六部执行,逐渐形成了制度。

大明天子喜欢怠政,于是便将披红的权力给了身边最信任的太监。从明英宗开始,太监王振专权,成为明朝宦官专政的始作俑者。

大明宦官机构众多,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居首的便是掌控披红权的“司礼监”。

从此,内阁票拟,司礼监披红,皇帝居中掌控朝政,成为大明正常运作的机制。而司礼监横亘在皇帝与外臣、内阁之间,成为朝政的中枢机构。对此,《明史·职官志》写到:

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披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

寺人,便是太监。明末思想家黄宗羲甚至说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

因此,明朝的太监某种程度上其实比内阁更像汉唐时期的宰相。但不管怎么说,对于大明天子来说,太监与内阁的制衡,反而是一个好现象,如此以来,皇帝在怠政的同时一样可以掌控朝政。

制衡,保证了明朝皇帝的大权独揽。

怎么办?崇祯便暗示兵部尚书陈新甲悄悄的跟清朝和议,但众臣皆不知情。一日,兵部职方马绍愉从边关发回了议和条件的密函,陈新甲置于案上,其家童误以为是塘报,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事起泄露,群臣哗然。

崇祯大怒,不承认有议和之事,一刀把陈新甲砍了。

公元1644年,李自成打到了北京,崇祯也想迁都,也想南下,但他不说,他只是暗示,然后希望朝臣们请他南巡。但有陈新甲的前车之鉴,谁敢?

于是,崇祯在纠结之中等来了李自成的攻破北京城,最终自缢于煤山。

没有一个王朝的末年像大明末年一样有如此众多的名将: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曹文诏、袁崇焕、祖大寿、毛文龙、满桂、吴三桂等等,但显然崇祯在废了太监权力之后根本无法像朱元璋一样驾驭群臣,心有余而力不足,整整折腾了17年。

大明之亡,崇祯其实是难辞其咎的,这与他本身想中兴大明并不矛盾。

低碳世界官网

明日风尚

中国航班期刊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