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碎银子有规定吗碎银子又是如何使用的
2023年12月19日 风云资讯
古代碎银子有规定吗 碎银子又是如何使用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碎银子,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古代寻花问柳并不便宜,明代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记载,秦重看上了王美娘,花柳费10两银子,秦重拿着卖油攒下的碎银子去称,一称有16两,于是铸造了一个10两的银子,和一两8钱的小锭,剩下的全部装好,古代人为了白月光也是真的肯付出啊。
这里的碎银子其实都是从大块银子上剪下来的,或者直接砸碎获得的,碎银子在大小、重量上都没有明确规定,主要就是为了方便结算。
汉朝出现银两,明清大量使用碎银子
我国从汉朝正式使用银两作为货币单位,不过那时候银两使用频率很低,生活中更多使用铜钱作为流通货币,银两主要是作战略储备,因为我国产银不多,不敢乱花。直到明清时,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用大量的银矿购买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才使得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因为数量惊人,中国当时还有个称呼叫“白银黑洞”。
明清时期,银两分为官银和民间银两两种,官银一般都是整块的,官府或钱庄为了方便存储、运输,往往将银子铸造成为整块的银锭子,还会在上面铭刻铸造单位、时间、重量等信息。而民间银两则是以碎银子为主,一两银子相当于1000枚铜钱,而普通人家一个人一天花销也就20枚铜钱,一家5口也就花费100枚铜钱,所以用一两银子来购买东西显然数额太大。
不过在出远门和购买大宗物品时则必须要使用碎银,毕竟不可能带着几袋子铜钱出门买东西。白银并不是取代铜钱在民间的作用,而是将以铜钱为基准价值尺度转化为以白银为基准价值尺度,这也是经济发展下的一次大胆改革。
唐朝一两银子能买200斗米,相当于1118公斤,宋朝一两银子能买80斗米,相当于528公斤,明朝一两银子能买20斗米,相当于188公斤,清朝一两银子能买6斗米,相当于75公斤。由此也看出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在各个朝代并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一两银子数额巨大,往往是铜钱无法比拟的,因此使用起来大多数大额交易。
结语:
碎银子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演化,从战略储备逐渐发展为流通货币,虽然使用起来要用剪刀和戥子,但很多大额交易依然会出现碎银子,使用碎银子的往往是大户人家,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年的工资也没有几两银子,更谈不上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