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是个明君为何明朝还是亡了呢
2023年12月19日 风云资讯
崇祯皇帝是个明君,为何明朝还是亡了呢?
公元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崇祯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崇祯皇帝之死,标志着大明王朝的覆灭;崇祯皇帝之死,为这个享国276年的王朝涂抹上一层悲壮的底色。崇祯勤于政事、志向远大、励精图治,为何还是成了亡国之君?崇祯在清朝受到什么评价?
崇祯帝即位后,接手的是一个由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等人留下的烂摊子。明朝当时内忧外患,对内政治腐败,阉党专政,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的爆发只是早晚的事情。对外,后金兴起,不断伐明,在这种情况下即位后,崇祯帝首先清除了阉党魏忠贤。
魏忠贤死后,崇祯帝对遗留在朝中的阉党势力予以了打击,崇祯的这一举措显示了自己果敢的作风,赢得了朝野人士的一致拥护,令朝臣上下为之刮目相看,一时间他被称为“明主”。惩治了阉党,撤回了镇守宦官,就需要对有时有才有能之士加以重用,刚开始时崇祯很重视对官吏的选用。
为了整饬边政,他启用袁崇焕,任用其为兵部尚书,都师蓟辽。崇祯元年,他亲自在平台召见袁崇焕,询问采取何种战略方针才能安定辽东。崇祯对袁的要求全都予以了满足,并赐他尚方剑一把,以专事权。
崇祯为了国事苦心操劳,煞费苦心,不知疲倦,不仅白天要处理政务,晚上也经常办公直到深夜。一心想将国家治理后,并且在生活作风上他也严于律己,崇尚节俭,衣食简朴,不贪女色。
尽管崇祯为求中兴,励精图治,但其性格暴躁,在处理政务上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常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再加上他为人刚愎自用,很要面子且性情多疑,常迁怒于文武百官,责备他们不能尽职尽责,从而使得国事日非,其在继位之初时所取得的政绩也渐渐地被丧失掉了。
在他执政期间发生的几件事,使他形成了一个错误观念,就是认为朝臣和边臣都不可靠,不敢对之加以重用。同时,朝臣一旦有所过失,或是忤逆了自己的意思,都会对之严惩不贷。而宦官则有再次受崇祯重用,严重时甚至有取代朝臣的势头。
实际上,对是否重用宦官的问题,崇祯时常处于一种矛盾心态之中,罢了又用,用后又撤,但最终还是倚为心腹,反复无常,这正体现了他性格中多疑反复的一面。面对国事日非,境况愈加不妙的局面,崇祯越发想将国家治理好,可是朝臣却都不能使他满意,他于是便动不动就迁怒朝臣,动辄加以杀戮。
在这种战士频繁,将才奇缺的形势下,包括误中后金反间计而杀的袁崇焕在内,他一共杀了7名总督,还杀了11位巡抚。这些被杀的人大多数都是含冤而死,只有少数是罪有应得,他们中有的是因崇祯帝由于刻薄的性格,意气用事,量刑失当而至,总之,臣下有错,他便只管杀掉了事。随意撤换大臣之事则更多,百官都没有长期就职的。
内阁大学士,明代也只有160余人,而崇祯一朝就占了50人之多,首辅先后就有十几人。还有财政拮据问题也一直令他感到头痛,他一再向百姓摊派,又采纳内臣的建议,号召朝廷百官将他们的薪俸拿出来捐助军饷,乃至变卖万历时宫中保存下来的人参,甚至还向皇亲借款,然而这些办法最终都还是以失败告终。
崇祯17年3月16日,当时明廷的形势十分危急,李自成所率的义军达到了昌平。无奈之下崇祯召集群臣商讨对策,然而在场没人说话,人们所能做的唯有相对大哭而已,未久,昌平失陷的消息便传来了,一时君臣相顾,大惊失色。17日北京城被围,而此时,负责北京城防的明军对起义军的围攻已无抵御之力。
3月18日,北京城上空,忽然狂风骤起,黑云密布。起义军个个精神抖擞,趁势猛攻京城。北京城外城被破,接着起义军又转而向北京的内城发动进攻。崇祯亲自来到煤山上查看情况,只见京城内外火光冲天,四周喊杀声阵阵传来,炮声隆隆作响,见此,崇祯帝不禁仰天长叹,泪如雨下,很久才下山回乾清宫。
回到乾清宫后,崇祯决定准备后事。写好谕旨以后命太监送往内阁,然而这时内阁中早已空空如也。撂下笔,崇祯感慨万分,不禁痛哭失声。他派人把皇后和贵妃叫来,喝了一顿酒。酒后,他又将自己的三个儿子招来,准备将他们托付给各自的外祖父家。脱孤的事情完了以后,崇祯帝命令自己的所有嫔妃全部自尽,又杀死了自己的女儿。
接着他换上便装,准备出城。然而守城卫士必须要验明身份才准许他们出城,负责守城的戚国公外出赴宴。崇祯帝和太监王承恩绕来绕去,最终没能逃出城外,在这种情况下,只得返回宫中。
回宫前,崇祯亲自来到皇极殿前敲响景阳大钟,想召集群臣,再商出逃之计,但到这时他们早就都逃走了,大钟响了好久也没一个人来,崇祯气的大骂百官该杀。走投无路之下,崇祯想到了自杀。崇祯带着王乘恩来到万寿山,找到了一棵枯树。死前吩咐王承恩等自己死后,要将自己的脸部遮覆起来,以示无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之意。
康熙皇帝对崇祯皇帝就没有那么客气了。1709年,康熙皇帝与大学士闲谈时,提到了许多明朝佚事。看样子,康熙皇帝对明朝的事情很了解。这是因为,万历及以后的太监,还留下来在宫中服役,康熙皇帝能够从这些太监那里获取大量第一手资讯。
康熙皇帝讲了几个明朝故事。一是当年明英宗被俘后,在漠北生育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还流传子孙,且在八旗之中。二是明熹宗朱由校亲切地称呼魏忠贤为“老伴”,凡事都交给他处理。三是崇祯皇帝曾以通敌的罪名斩杀兵部尚书陈新甲,但据崇祯皇帝身边太监讲述,陈新甲的确是受崇祯皇帝的委托与后金进行和议。四是崇祯皇帝不懂军事。五是明朝宫廷用度奢靡无度。六是明朝皇宫荒唐可笑。
在这些故事里,康熙皇帝着重批评崇祯皇帝不懂军事,李自成军队快要打进北京城了,他居然还将官兵分别派到真定、保定、居庸关等外围堵截,北京城只留下几万太监。在李自成久经沙场的军队面前,这有什么用?因此北京城很快就被攻破。令人惊讶的是,崇祯朝吏治腐败。当崇祯皇帝逃到襄城伯李国祯家时,他家还在闭门唱大戏,捶破门都无人应门。
康熙皇帝尖锐地指出:“明季所行,多迂阔可笑之事。”他举了一个例子:一次,崇祯皇帝学习骑马,虽然有两人牵马,两人扶鞍,两人掌镫,可他还是摔下来了。崇祯皇帝立即下令把马打四十大板,发往苦役当差。康熙皇帝感慨万千:“如此举动,岂不令人发一大噱?”康熙皇帝总结原因说:“总由生于深宫之中,长于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这句话还真是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