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有哪些经历他是如何成为一代名将的
2023年12月19日 风云资讯
邓艾有哪些经历?他是如何成为一代名将的?
邓艾是灭蜀第一功臣 ,但却慘遭杀害, 落得个家破人亡, 他仅用几干士兵, 就灭掉一个国家 ,但却成为三国时期, 死得最冤的名将, 邓艾是如何从一个 草根,逆袭成为一代名将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公元208年, 曹操攻下荆州后, 曾强行将当地人民北迁, 邓艾及其母亲、族人 便在这时被强迁到汝南, 作屯田民, 因年幼, 邓艾最初是当放牛娃, 但他从小有大志向 ,决心通过奋斗 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十二岁时, 又随母至颍川, 读到已故太丘长 ,陈寔碑文中的两句 ,文为世范 行为士则 。
于是自己命名为邓范 ,字士则 ,宗族中有与他名字相同者, 遂改今名 ,在屯田民中, 有才学的人很少 ,邓艾凭其才学, 被推荐为典农都尉学士。 由此可以担任典农都尉的, 佐、干等下级官吏, 以后如有劳绩还可能逐步升迁, 这对于出身卑微的人来说 ,不失为一条改换门庭的进身之路, 但因为囗吃, 典农都尉认为他, 不适于担任重要职务, 便指派他充当做一名 看守稻草的小吏, 同郡一长者见其家贫, 而邓艾开始时没有表示感谢 ,邓艾喜欢军事, 每见高山大川, 都要在那里勘察地形, 指划军营处所 ,遭别人讥笑也不介意, 出身贫寒的屯田部民, 出身贫塞的屯田部民, 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 邓艾平淡地过了近二十年, 后来总算当上了典农功曹 ,帮助管理屯田, 一次 邓艾上洛阳去呈报, 有机会见到洛阳太尉司马懿。
司马懿很赏识他的才能 ,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 后升任尚书郎 ,遇到司马懿, 可以说是邓艾一生的重大转折, 当时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 进行屯田来积储军粮, 因此就派精于勘察地形的邓艾, 邓艾在经过详细的实地勘察之后, 他向司马懿提出了两项重要的建议 ,这便是著名《济河论》 可以说, 曹魏政权能够在三国中, 始终保持实力最强, 特别是在后期, 邓艾的许多建议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司马懿非常赏识邓艾的才能, 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 后升任尚书郎, 继而委任他为独当一面大将, 领兵抵挡姜维的多次北伐 ,令姜维未能出祁山一步, 而邓艾也因超高的军事才能 。
以及杰出的政治功绩, 被封为安西将军, 兖州刺虫, 太尉等官职 ,华丽的完成了, 从一名穷屎丝, 向高富帅的转变, 公元263年, 曹魏征四方之兵十八万, 分三路大军伐蜀 ,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 取道汉中, 直逼阳安关 ,第二路, 征西将军邓艾率部3万余人, 白狄道进军甘松、沓中, 以牵制蜀汉大将军姜维, 驻守沓中的主力 ,第三路 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 进攻武都, 以断姜维的后路, 征西将军邓艾 ,在沓中击败了姜维的蜀汉主力大军 姜维被迫与廖化、张翼等 。
合兵退守剑阁天险, 只能苦苦支撑, 姜维、廖化、董厥等人 ,竭尽全力与强大的魏军周旋, 虽然丢失了汉中、阳平关等地 但退守到剑阁 据险死号 还是顶住了魏军的进攻 钟会大军粮草接应不上来 ,有退军的打算, 邓艾说 ,现在蜀军连败 ,我军应乘胜追击 ,从阴平小路经汉德阳亭到涪县, 成都近在咫尺, 派精兵由此直捣敌军巢穴 一定拿下成都 ,这就是兵法上说的攻其不备 ,他亲率军队翻山越岭, 硬是在无人区 ,砍出一条路来到蜀汉后方, 下山无路 ,只有陡峭的山崖 ,年近七十的邓艾, 身先士率, 裹上毡子滚下山来, 士兵们备受鼓舞, 攀着树木 ,一个接一个下得山来, 进入蜀汉大后方 ,腹地突然出现敌军, 蜀汉军民大乱 ,在绵竹抵抗一阵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阵亡, 军队溃败, 消息传到成都, 蜀后主刘禅投降 ,并给剑阁的, 姜维部队下令不抵抗了 ,姜维率军向对面的钟会投降 。
到此 灭蜀一役, 邓艾居功至伟, 他从阴平小道, 直取成都这一招 ,就是一把匕首 ,插进了蜀国的心脏 ,从心理上摧毁了蜀人的意志, 后面的战斗看似激烈, 其实已成定局, 这个成功的奇袭 ,足以进入军事教科书 ,作为教材 ,邓艾因此被封为太尉, 登上人生的巅峰 ,当时蜀汉的主力部队, 还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 ,大部分国土都还没有丢失, 但邓艾为何只用几干兵马 就逼得刘禅投降? 这与诸葛瞻的战死有很大关系, 诸葛瞻是蜀汉名臣诸葛亮之子, 诸葛亮鞠躬尽瘁后 ,诸葛瞻成为蜀汉的重要人物, 当邓艾借道阴平, 奇袭江油、迫降守将马邈后 刘禅将5000精兵, 交给诸葛瞻和黄崇, 让他们全力抗敌, 诸葛瞻和邓艾在绵竹相遇了, 最后一道防线。
是蜀汉都城成都的 ,有人说 ,此刻诸葛瞻不应该与邓艾决战, 而是固守待援 ,可实际上 ,蜀汉政权已经被邓艾的奇袭, 打得心惊胆战 ,急需一场胜利来稳定人心 ,诸葛瞻是一个文官 他并没有带兵作战的经验, 葛瞻的表现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特别是在交战之初, 此前 他在绵竹列阵以待, 不急不躁 ,葛瞻的表现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邓艾派邓忠、司马师纂 ,分别攻打诸葛瞻的, 都失败而归 ,觉得敌人是一块不好啃的硬骨头, 邓忠、司马师纂 ,对邓艾说, 已经没有后路了, 何不可之有?
在作战中又能身先士卒, 种田时手执耒耜, 阴平道上, 他以毡自裹, 推转而下, 正因为他能处处作出表率, 部队才上下相感, 莫不尽力 ,取得一系列的胜利, 但邓艾虽善于作战, 却不善自保 ,卢弼有言 ,邓艾耄年, 裹毡履险, 报国精忠 ,允宜彰表 ,艾随时随事, 皆有经国远猷 ,竟为钟、卫所忌 ,惨死毒手 ,干秋而下, 惜此美才 ,罗贯中有诗曰: 自幼能筹划 多谋善用兵, 凝眸知地理, 仰面识天文, 马到山根断 ,兵来石径分, 功成身被害, 魂绕汉江云 一代名将。 最后也跑不了惨死的下场, 实在是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