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初身边的人都是酒肉朋友他们后面为何
2023年12月19日 风云资讯
刘邦当初身边的人都是酒肉朋友 他们后面为何会成为军事将才
对刘邦朋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身边的酒肉朋友,为何起义后都成了军事将才?
汉高祖刘邦是历史上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私德不佳,算不上十全十美的英雄豪杰,因而被一些后世文人学者不齿,但他起义反秦、建立汉朝,也有着丰功伟业。
从业绩来看,刘邦确实是一位好皇帝,而他能从沛县的亭长成为开国皇帝,却也离不开身边一众谋士武将的帮助。这其中既有张良、韩信这类起义后依附刘邦的人才,也有萧何、夏侯婴、樊哙、曹参等刘邦任亭长时的酒肉朋友。
那么,为什么刘邦的这些好友在起义前默默无闻,而跟随刘邦后都成了军事将才?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原因。
从功曹到汉初三杰,从狱卒到开国元勋
首先就是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萧何初次见刘邦时,就看出他器宇不凡,认为他将来一定会创建一番事业,便多次利用职权保护刘邦。有一次,刘邦收到命令,让他负责押着囚犯从沛县到骊山做苦力。
因为秦朝对待苦力都是十分残忍,刘邦也明白这群人哪怕安全到了骊山,恐怕也是生不如死,所以便在一路上对他们十分宽容。囚犯自然比刘邦更清楚这一点,再加上刘邦管得散漫,才出沛县不远,就逃跑了大半。
当走到丰乡大泽时,刘邦把剩下的囚犯都放走了,让他们逃生。这些人一听刘邦要放走他们,纷纷逃跑,但还是有十几个讲义气的囚犯留下了跟随刘邦逃亡。
沛县县令得知刘邦犯了私放囚犯的死罪后,立马把刘邦的妻子吕雉抓了起来,萧何和两人的共同好友曹参一同劝说,才把吕雉保了出来。
可见,萧何在刘邦心中的地位极高,以及萧何的能力属实出众,但是如此优秀的人才年轻时却只是沛县的小小官吏,也从侧面体现了秦朝人才的选拔也有问题,下品很难上升。
萧何自幼便喜爱学习,对经史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即便这样,他也没能在秦朝获得什么高官俸禄,甚至连官场的门槛都只是堪堪迈进,屈居一个小地方。
因而可以想象,萧何有宰相之才,但却因为没有遇到明主,所以才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反观,刘邦在沛县结交的几位酒肉朋友,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屠夫樊哙、狱卒曹参、车夫夏侯婴都是“术业有专攻”,他们或许不是名将良才,但却比大多数人都有实力,只是缺少了一个成功的机会罢了。
后来,多年的战争使得几人都获得了经验和成长,而与刘邦的亲密关系使得他们有更多机会经历大型的战争和事件,慢慢地他们靠着自己的能力和大势成就了自己。
由此可见,机会对一个人来说的重要性,同时这也验证了结交正确朋友的重要性,好的朋友可以使你比别人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这个道理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