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泡酒用什么容器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兵部卷七十三全文

2024年01月24日 风云资讯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兵部·卷七十三 全文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兵部·卷七十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剑上

《释名》曰: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又敛也,以其在身拱时敛在臂内也。其旁鼻曰镡。(音寻。)镡,寻也。带所贯寻也。其末曰锋,末之言也。

《韵集》曰:镡,(音覃)剑口也。《方言》曰:鞘,(音肖。)谓之室。

《说文》曰:韬,谓之衣。(亦曰礻尧,礻尧音绕)《字林》曰:璏,(直例反。)剑鼻也。

《礼记》曰:武王克商后散军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武贲之士脱剑。

又曰:进剑者左首。(尊也。)

又曰:受弓剑以袂。(敬也。)

《周礼》曰:周官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寸。(腊谓两刃,音猎。)两从半之,(剑脊两面杀趋锷者。)以其腊广为之,茎围长倍之,(茎谓剑夹人之所握镡以上。)中其茎设其后。(谓从中以却稍大之。)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音刷。)谓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长四,其茎长重七锊,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长重五锊,谓之下制,下士服之。(今之匕首也,各以形貌大小带之。士,勇士也。)

又曰: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勿能为良,地气然也。

《左传》曰:初,虞叔有玉,(虞叔,虞公之弟。)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无厌,将及我。"遂伐虞,故虞公出奔共池。(洪池,地名。)

又曰:莒子庚舆虐而好剑,苟铸剑必试诸人,国人患之。又将叛齐,乌存帅国人以逐之。(乌存,莒大夫也。)

又曰:沛公从百馀骑,见羽於鸿门。羽因留沛公饮,范增数目羽击沛公,羽不应。范增起出,谓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汝入,以剑舞,因击杀之。"庄入为寿,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因拔剑起舞。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获免。

又曰:孝景帝赐卫绾,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独亦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尚盛未尝服之也。

又曰:质氏以治削而鼎食。(注:治刀剑也。)

又曰:王莽使武贲以斩马剑挫(音剉。)董忠。

又曰:梁冀带剑入省,尚书张凌呵叱令出。冀跪谢,凌不应,因劾奏。诏以一岁俸赎罪。

《楚汉春秋》曰:上过陈留,郦生求见。使者入通,公方洗足,问如何人。曰:"状类大儒。"上曰:"吾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大儒也。"使者出告,郦生瞋目按剑入言:"高阳酒徒,非儒者也。"

《后汉书》曰:韩棱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惟此三人,特以宠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泉"、(《晋太康记》曰:"汝南西平县有龙泉,可淬刀剑,特坚利。"汝南即楚分野也。)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椎,音直追切。《汉官仪》椎成作锻成。)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深有谋故得龙泉,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

谢承《后汉书》曰:延熹中,诏应奉曰:"蛮夷叛逆作难,积恶放恣,镬中之鱼,火炽汤尽,当急焦烂,以刷国耻。朝廷以奉昔守南土,威名播越,故复式序重任,奉之兴废期在于今。赐俸钱十万,驳犀方具剑、金错把刃剑、革带各一,奉其勉之。"

又曰:吴郡张业,字仲叔,为郡门下掾。逐太守归乡里,至河内,遇贼,业拔剑与贼交战而死。子武,时幼不识父,伤父丧不还。每至节日,持业遗剑至河内,到业死处,醊酒悲哀,感动路人。

《东观汉记》曰:世祖十三年,王国有献名马、宝剑,直百金。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

又曰:冯石袭母公主封获嘉侯亦为侍中,稍迁卫尉,能取悦当世,为安帝所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数日,赐駮犀具剑、紫艾绶、玉玦各一。

又曰:建武二年,遣冯异西击赤眉,平关中,上自河南赐异乘舆、七尺玉具剑。

又曰:光武有骇犀之剑,以赐陈遵。

《魏志》曰:文帝为太子时,与邓庶饮酣,论及剑术,不决。时方食甘蔗,因以习之,下殿数交,三中其臂。

《魏略》曰:严翰,字公仲。器性重厚,笃好击剑。

《魏氏春秋》曰:魏武过城皋故人吕伯奢。伯奢不在,家人为供。王闻其食器声,疑其图已。夜手剑杀八人。既见食饮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无令人负我。"

《吴书》曰:太史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权甚悼惜之。

《晋书》曰:上公九命,则剑履上殿。

又曰:张轨遣主簿令狐亚聘南阳王模,甚悦,遗轨以帝所赐剑。谓轨曰:"自陇已西征伐断割悉以相委,如此剑矣。"

又曰:武库火,历代之宝孔子履、汉高斩白蛇剑、王莽头皆失所在。张华见龙剑排户而飞去。

又曰:何攀除兖州刺史,锡班剑、赤舄。

又曰:王如初聚众作逆,败。王敦弟棱爱骁武,请敦配麾下,棱甚加宠遇。如数与敦将角射斗争为过,棱杖之,如甚以为耻。初,敦有不臣之迹,棱每谏之,敦常怒异色。乃密使人激怒如,劝令杀棱。因棱闲宴,如请剑舞为劝,棱从之。如于是舞刀为戏,渐来前,棱恶而呵之,不止,遂直前斩棱。敦闻而佯惊,亦捕如诛之。

又曰《张华传》: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司空张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可共寻天文,知将来吉凶。"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牛斗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曰:"君言得之。吾少时,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斯言效欤?"因问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曰:"欲屈君为宰,密共寻之,可乎!"焕许之。华大喜,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华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牛斗间气不复见焉。焕以南昌西山北崖下土以拭剑,光芒艳发,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或谓焕曰:"得两送一,张公岂可欺乎?"焕曰:"大朝将乱,张公当受其祸,此剑当系徐君墓树耳!灵异之物,终当化去,不永为人服也。"华得剑,宝爱之,常置坐侧。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赤土,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以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因以华阴土一斤致焕,焕更以拭剑,倍益精明。华诛,失剑所在。焕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返。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於是失剑。华叹曰:"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乎!"华之博物多此类。

又曰:《载记》云:刘曜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於俗,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尝夜闲居,二童子入跪曰:"管涔王使小臣奉谒赵皇帝,献剑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烛视之,剑长二尺,光泽非常,赤玉为室,背有铭云:"神剑服御除众毒。"曜遂服之。剑随四时变为五色。

崔鸿《后赵录》曰:张宾阔达有大节,尝自谓昆弟曰:"吾自言智算鉴识不后张子房,但不遇高祖耳。"勒与诸将下山东,宾曰:"吾历览诸将,独胡将军可与共成大事者。"乃提剑军门,大呼请见。

《宋书》曰:初,世祖尝赐谢庄宝剑,庄以与豫州刺史鲁爽别。后爽反叛,世祖因宴集问剑所在。答曰:"昔以与鲁爽别,窃为陛下杜邮之赐。"上甚悦,当时以为知言。

《梁书》曰:天监五年,卢陵太守王希聃于高昌县获铜瑞剑二口。以闻曰:"薄伐凶丑,而龙渊耀质;匈奴将灭,白旗表征。"

又曰:七年,会稽太守衡阳王元简上言,馀姚县掘地得剑二口,又於县东江水中得剑一口,文漫若雌雄。

又曰:羊侃初为尚书郎,以勇闻。魏帝尝谓曰:"郎官谓卿为虎,岂羊质虎皮乎?试作虎状。"侃因以手抉殿柱没指。魏帝壮之,赐以珠剑。

《三国典略》曰:侯景篡位,迁豫章王拣别官。白虹贯日,三重;其夜,月入太微掩帝坐,景所带剑水精标无故坠落,景身自俯拾,心亟恶之。

《五代周史》曰:郑仁诲字日新,晋阳人。父霸累赠太子太师。仁诲幼事唐骁将陈绍光。绍光恃勇使酒,尝乘醉抽佩剑将剚刃于仁诲,左右无不奔避。惟仁诲端立以俟,略无惧色。绍光因掷剑於地谓仁诲曰:"汝有此气度,必当享人间富贵。"

康颐杂志社

中国民族博览官网

数码设计期刊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