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民素质

建安时期文学为何能如此昌盛建安风骨是如何

2024年02月18日 风云资讯

建安时期文学为何能如此昌盛?建安风骨是如何形成的?

“风骨”是一个时期的文学代表,如果说唐代是“七言律诗”最辉煌的时期,那么“五言诗”的辉煌时代就是魏晋时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世道动乱下的文学思潮

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

我们都知道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不但身居要职,诗学才赋上的演绎也是出神入化,别的不说,广为流传的“七布诗”相信大家都听过吧“煮豆燃豆萁,都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来细品,我们用豆子的壳烧火去煮锅中的豆子,豆子在锅中咕嘟咕嘟地响着就好像人再哭泣一般,豆子和豆壳本来是一体的,却被我们残忍地分开,被动地自相残杀。光是这表达的表层意思就感人肺腑,再引申到当时的情景,曹植不正是在告诉曹丕,我本来跟你是一母同胞,现在你却要为了儿女私情和个人利益而残害姊妹同胞,你若杀了我,你自己的良心不会痛吗?爹妈会饶了你吗?

在我看来,曹植是聪明的,他知道哥哥其实并没有真的要杀他,及时想死他,也害怕赌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而他此时要做的就是加深这种犹豫,让哥哥放弃这种想法,而这也是五言诗的好处,它更加简洁明了,直达中心思想,词藻简单,通熟易懂,对于此时的曹植来说再没有比这个更方便更合适的通话手段了。

建安时期文学昌盛的主要原因

独特的营销手段

建安时期的人还特别喜欢收集别人或自己的手稿,作为《作品集》发布,其实这一点我觉得很有营销手段,你想一个人很有才华,他一天可以写出两首好诗,但他一天不可以写出几十首几百首诗,几百部作品啊,你隔三差五的出作品,难免会有一些粉丝耐不住等待,去爬别人的墙头。这样诗人的名气大打折扣,同时诗作的影响也不会很高涨。这个时候就有什么办法呢,出作品集,一般人是没有这个时间和能力的。

可建安七子是专业干这个的呀,自己一年半载的出一部作品集,百姓买回家够读个十天半个月的,自己写不出来的话,可以帮好朋友整理,也可以和一些没有名气的文人一起出作品集,以自己的名号冠名。在百年之后,还可以流芳百世,你想如果你的诗作是零零散散的,没有收录,即使你再出名,在有文采,人家没有你的作品,不知道你写了什么,怎么宣扬你。同样也给了后人更加了解你的一个依据。

结语:即使是文人雅士也免不了对权力的追逐,再清新脱俗的文采在经过权利的浸泡也会变得附庸风雅,建安七子的文采斐然,但是在创作后期难免有对曹家父子的恭维奉承,曹操父子再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们也会在权力的游戏中迷失自己,不过还是很高兴它们能给后人留下这么积极,有意义的历史著作。让建安风骨能够在历史的文坛中大放异彩。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国旅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