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么多文人为什么都不得志
2024年03月11日 风云资讯
古代那么多文人为什么都不得志?
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这些诗人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然而,随着对中国古诗词的了解逐渐增加,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中国古代的大文豪,在介绍他们的平生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时,都基本上会提到一句:xxx在官场郁郁不得志。
久而久之,我们可以发现,郁郁不得志似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标配”,享誉盛名的诗人中间,几乎就没有仕途一帆风顺或者说扶摇直上的。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文才不等于政治才华
无可否认的是,这些中国古代的文人的确是具有超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才华,包括但不仅限于诗词和古文的创作。
中国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华夏大地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不光是受到后人的青睐,更是走出国门、享誉全世界,丰富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一个人在文学艺术上面有天赋,不等于在政治上有天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专业不对口”的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的诗词歌赋谁读了都要说一句写得好,但作为一个国家的君王,李煜是失败的。
李煜过分地把重心放在了自己的文学造诣上,而忽略了作为皇帝对这个国家和百姓的责任。
准确地说,生逢乱世是所有文人的不幸。乱世需要的是野心家,是铁腕的政治手段,这些从小到大学习儒家之道的文人雅士最不能接受的。
并且,客观来讲,乱世也没有这些文人墨客的用武之地。中国古代讲究“乱世需用重点”,强调法家严刑峻法的思想,儒家思想在乱世并不能受到重视和推崇,因此这些文人没有办法出仕,只能像陶渊明那样去追求“世外桃源”。
“东方不亮西方亮”,这句最简单的俗语却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状况。一般来说,仕途不顺的人更容易被激发在其它方面的可能。
或者说,只有仕途不顺的人,才只能整日寄情山水,用文字舒缓心中的愁绪。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庆幸,这些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古代文人,为我们后人献上了精彩绝伦的文艺作品,让后世可以在这些堪称一绝的作品中,重新领悟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