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建立后韩信的兵权为何会被轻易收走
2024年03月11日 风云资讯
汉朝建立后,韩信的兵权为何会被轻易收走?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辅助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奠定了汉朝的基业。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韩信带兵之前,毫无作战经验,刘邦为什么敢把兵权都交给无经验的韩信?
韩信的出生及少年时代史书没有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韩信也是从青年时期开始的:韩信年轻时长期随身佩戴一把剑。在秦朝,宝剑可是一个非常高贵的物件,普通人根本买不起。而且要有一定身份的人才有资格佩戴宝剑。还有,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防止原六国的人造反,私人拥有武器是犯法的。由此可见,韩信年少的时候家境应该是不错的,而且很有可能是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小时候还受过不错的教育,应该在期间还接受了兵法的的学习。
除了后天的学习,韩信天生就具备当将军的素质。司马迁评价韩信“隐忍有大志”。说通俗点,就是韩信脸皮厚,经得起挫折和失败。下面这几件小事就充分体现韩信的这个特点。
韩信年轻时,做官不行、经商也不行,靠蹭饭过日子。曾在当地一个当亭长的熟人家里白吃白喝了几个月。要知道,在古代,经济不发达,普通老百姓起早贪黑的干活都不一定能填饱肚子,辛亏这个人是亭长,家里还算有点余粮,但也经不起韩信天天来白吃白喝。关键是这个韩信吃得还理直气壮,到了饭点就来了,吃完就走人,跟自己家里一样。
这种情况,就是搁现在温饱不愁的,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终于,有一天,亭长的老婆不高兴了,等韩信来了,故意没有摆韩信的餐具。到饭点了,韩信来了,一看没有自己的餐具,就明白了,很生气的转身就走了。后来饿的不行了,韩信就去钓鱼,但他钓鱼手艺不咋的,几天都没有钓到鱼。
有位在水边漂洗的老太太看他饿了,拿饭来给他吃。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之后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图有什么报答吗?”韩信,一时无话可说。
尽管韩信的日子过成这样,却随身佩戴一把剑,而且剑不离身。市场上有一个屠户看不下去了就拦住韩信羞辱他说:“你虽然身材高大,好佩带刀剑,内心却是胆小如鼠的。你要真有种,就来刺我。若是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思考过后,俯下身,从他的双腿间钻了过去,匍匐在地。受尽嘲笑。为了实现人生理想,甘愿受胯下之辱,这就是与异于常人的韩信。
因为这些节度使手中不仅有兵权,才掌握了地方政府的政权和财权。这就很要命了,一个国家是由一块地盘一块地盘共同组建起来的,而国家中央之所以能够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就是因为没一个独立的地盘他又无法彻底独立,因为你必须要依赖中央的政治权力和财政权力。但是一旦这两个权力被下放,每一块地盘就拥有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他就不在需要依靠中央就能直接统治脚下的土地,这就很无赖了。中央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同样的道理,反过来说,韩信为什么不能绝对掌握自己的军权。很简单,因为韩信虽然名为齐王,但是实际上齐地的政治权力和财政权力并不属于他,甚至于连她手底下的兵权也并不是绝对掌握。在地方政府需要依赖中央的情况下,中央皇帝的权威就被无限放大,地方大员无论多么牛逼,也只能跪在地上喊万岁。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这块地方,不适合搞什么联邦制,就只能中央集团。想强大,就必须一个强力的中央把大家的力气聚拢到一块去,不然中国内斗起来,不比欧洲人差,没别的路。
- 上一篇:姜维明明学了诸葛亮的毕生所学姜维为什么还
- 下一篇:揭秘历史上的耶律洪基有多昏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