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历史上礼崩乐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起源于何时

2024年03月11日 风云资讯

历史上礼崩乐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起源于何时?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秋晚期,孔子阅读春秋史时痛心疾首,认为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导致百姓困苦不堪,于是理想化地认为只要恢复周礼,以仁义治国,就能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孔子口中的“礼崩乐坏”,主要是指维系周朝统治的宗法制度崩溃,那么“礼崩乐坏”到底始于何时?这事要从“烽火戏诸侯”说起。

周王室的衰落

周朝建立200多年后,在华夏先民的视角之外,一群骑着战马,挥舞着青铜刀刃的戎族,像蝗虫一般入侵华夏诸国,造成了一场可怕的侵略之潮。

当时,周朝统治者是周幽王,根据《史记》记载,周幽王宠爱褒姒,废掉了王后申后与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为了博取美人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戏弄诸侯,最终当犬戎兵临城下再举烽火时,诸侯不再出兵,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褒姒之子伯服,并将褒姒俘虏而去。之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推举周幽王的原先太子姬宜臼为天子,于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南阳北)即位,史称周平王。

为了躲避犬戎,周平王继位后迁都洛阳,这是东周的开始。但由于犬戎凌厉的攻势,周朝起家之地岐、丰都丢失了,东周王朝仅仅拥有如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根本无法相比,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清华简《系年》记载“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

中央王朝衰落,地方割据势力必然蠢蠢欲动,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所以此后“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与此同时,对于诸侯国不符合宗法的内政,周王室想干涉也是有心无力。

晋国七十年内战

与一般诸侯国不同,晋国与周王室关系非同一般。周武王有二个儿子,即周成王与唐叔虞,周成王在位时,将唐叔虞封在了“唐”地,后人慢慢扩张改为“晋”。东周之初,晋国发生一场持续70余年的权位争夺战,严重挑战了周朝宗法制度,但已经衰落的周王室几乎只能睁眼旁观。

晋献公去世后,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君,结果被里克杀死;随后,顾命大臣荀息立骊姬妹妹少姬之子卓子为君,里克又杀死卓子,之后迎立夷吾(晋惠公)为君。晋惠公去世后,其子晋怀公为君,这时重耳在秦国支持下回国,晋怀公出逃,之后被晋文公派人杀死。

总之,在这种不停地夺位之争中,晋国国君信不过公族,甚至不停地清洗其他派系的公族,经过持续百年的消灭晋室近亲公族的力量,导致晋国公族实力极其弱小。与此同时,外姓卿族与出了五服的远支卿位公族,相当于职业经理人,因为对国君之位没有威胁,反而得到国君支持,至晋文公时期确定了六卿制,卿位家族能量得到空前释放,晋国国力迅速增强,由此奠定称霸百年的基础,但这也导致卿位家族迅速崛起,而没有公族制约的卿位家族愈发庞大,比如卿位郤氏家族达到“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的地步,晋国逐渐为卿位家族控制,甚至卿位家族赵氏、栾氏等后来都可以随意弑君,最终韩赵魏三家分晋。

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作为持续称霸春秋近百年的晋国,最终却落得被瓜分的下场,不免令人唏嘘。

孔子眼里的礼崩乐坏,是时代的倒退,但站在历史长河中观之,却是时代的进步。不打破旧有的僵化的制度,不打破王侯将相有种的桎梏,又岂能迎来新生与进步?

但对晋国而言,在历史传统的惯性之下,晋国国君无法制定出更适合的制衡制度,于是按下了公族的葫芦,却浮起了卿族的瓢,有为之君在位时,还能平衡诸卿与国君的权力,而昏庸之君在位时,却只能任由诸卿侵蚀国君权力,以至最后晋国国君只能沦为提线木偶,礼崩乐坏到了顶峰。

经过数百年的礼崩乐坏,最终中国人还是找到了解决办法,即郡县制,将权力收归中央,从制度上避免“国中之国”的出现,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了一套礼乐制度。但郡县制中的皇权过于集中,又给中国人带来一个新的问题。

u渠道合作大厅艾奇在线旗下实名制广告代理商开户渠

u渠道

www129ucom

磁力金牛登录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