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棉花是何时传入中原的在那之前人们是
2024年04月01日 风云资讯
在古代棉花是何时传入中原的?在那之前人们是如何御寒?
棉花没有普及之前,古人在冬天怎么避寒?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棉花,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花朵为乳白色,开花后不久会转变为深红色,才开始凋谢。凋谢后会留下绿色的小型的蒴果,被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的表皮中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那即是我们用于填充棉花制品的棉絮。
现如今,在保暖装备快速地更新迭代时,棉花可谓一直稳居保暖界的王者位置。想想看,在严寒的冬天,能在洗完热水澡后马上钻进一床厚实的棉被中,把脑袋也舒服地埋进棉花软枕头中,何等的舒适且温暖啊。第二天早上,暖和的被窝可是早起困难户最希望能抵抗住的东西。
不过,棉花这种植物可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棉花至迟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同时至少在2000年前,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便开始将棉花的纤维用作纺织原料。而棉花传入内地中原地区,应该要属宋末元初,有记载:“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若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回到古代体验一下当时的三九天,你最希望试试哪种衣物呢?是昂贵的丝绸或裘衣,还是普通百姓家的麻布衣,亦或是最不济的沙土暖身呢?
当然,自从棉花得到普遍种植和使用后,避寒衣物的价格大大降低,不论贫富,基本都能整上一件棉衣了。到了现在,棉花制品更是随处可见,充斥在我们的冬天生活中,而且避寒的方法更加五花八门,更加涌起一股玩花样的劲儿。回望古时候那么艰难的避寒,真是愈发想要感叹,现今的生活该是这么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