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正午

在古代五刑是什么有何发展过程

2024年04月01日 风云资讯

在古代五刑是什么?有何发展过程?

“五刑”,是指中国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的统称,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最早有关“五刑”的记载出自于《尚书》,主要指“墨、劓、剕、宫、大辟”不过以肉刑为主,直到从汉朝时期开始才逐渐废除肉刑,并最终形成了“笞、杖、徒、流、死”这五大主刑,而现代的五刑则是“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五种。

早期的五刑主要以肉刑为主,相对较为残忍

中国的刑罚出现较早,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早在夏朝进入阶级社会之后,便已经有了刑罚,《汉书·刑法志》有载“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也就是说从大禹时期开始便已经在应用刑罚。

至于“五刑”说法源于何时,目前仍有争议。目前,我们所能看到关于“五刑”的最早记载,主要出自于《尚书》,例如《尚书·大禹谟》中有“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的记载,《尚书·吕刑》中有“五刑不简,正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的记载,《尚书·舜典》则有“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的记载。

这一时期的“五刑”主要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主要刑罚方式,而除了大辟是直接剥夺生命的刑罚外,其它都是对犯罪者身体进行残害的肉刑。

1、墨刑。这是一种比较轻的刑罚,主要是在罪犯的脸或身体其他部位刺刻符号或字迹,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刻成为永久性的记号。西周时主要被罚去充作守门人,而春秋战国时则抓哟被用作修护城墙的苦役工。

3、徒刑。就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有期徒刑。隋唐时,徒刑正式成为五刑之一,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

4、流刑。就是流放,一般将犯人流放到边远之地。隋始定为三等,曰流一千里、流一千五百里、流二千里。唐改为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明清时流放还要加杖一百,明代创充军刑,清代又有发遣刑。

5、死刑。也称极刑、生命刑,是结束人犯生命的刑罚。隋唐以来,法定的死刑斩、绞为正刑,斩者身首异处,绞者可以保全尸身,因此斩重而绞轻。明清时期,内外死罪人犯根据罪情轻重又可分为立决和监候两类:立决人犯,督抚审录无冤,法司覆勘定议,奏闻候有回报部文到达,即日处决;监候人犯,不立即执行,应临时监押,待至秋审或朝审时,再按具体情况分别处理。除谋反大逆“决不待时”以外,一般死刑犯实行“秋冬行刑”制度,即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

这种新的“五刑”制度,除了笞、杖刑是对人犯身体进行打击的身体刑外,残害身体的肉刑已经基本不复存在,而是以徒流自由刑为主,显然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国旅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