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热点新闻

姚崇为何被称为救时宰相他是如何应对蝗灾的

2024年04月01日 风云资讯

姚崇为何被称为“救时宰相”?他是如何应对蝗灾的?

姚崇,字元之,唐朝时期著名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他的一生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并三度拜相,有“救时宰相”之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姚崇才思敏捷,通达知变,在武则天当政时就很受赏识。神龙元年(705年),姚崇协助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势力,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李显。

神龙政变后,文武百官都为唐王朝的复辟而相互庆贺,只有姚崇一人哭泣不止。

张柬之对姚崇说道:“今日岂是啼泣时!恐公祸从此始。”

姚崇回答说道:“事则天岁久,乍此辞违,情发于衷,非忍所得。昨预公诛凶逆者,是臣子之常道,岂敢言功;今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终节,缘此获罪,实所甘心。”(《旧唐书·姚崇传》)

姚崇作为宰相向唐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域,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劝。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新唐书·姚崇传》)

姚崇灭蝗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让百姓在夜间的田头上点起一堆火,等飞蝗看到火光飞下来就集中搏杀,同时在田边掘个大坑,边打边烧,飞蝗就可以灭尽了。

唐玄宗十分信任姚崇,立刻批准了姚崇的这道灭蝗的奏章,并命令各地立即照此办法灭蝗。

谁料,这道命令下发后,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倪若水却拒不执行,他也写了一道奏章,声称蝗虫是天灾,人力是没法抗拒的,要想消除蝗灾,只有积德修行。

姚崇看到后,十分恼火,专门回了一封信责备倪若水,并且严厉警告他说,如果眼看蝗灾流行,而不采取救灾灭蝗的措施,将来造成饥荒引发大乱,要他负全责。

倪若水看到宰相姚崇说的这么严重,不敢不依,就发动治下官民,用姚崇规定的办法灭蝗,这个办法果然有效,仅汴州一个地方就捕灭了蝗虫十四万担,蝗灾有效地缓解了下来。

实际上,不仅仅是地方上官吏对灭杀蝗虫持怀疑拒绝的态度,就是在朝中也有不少的官员不支持灭蝗,唐玄宗甚至在听到一些官员的反对后,也犹豫起来。

但在姚崇坚决灭蝗的决心下,中原各地官民都认真地执行灭蝗的政策,蝗灾才逐渐平息下来,蝗灾的危害也被减小到了最低限度,没有造成大面积的饥荒,辉煌的“开元盛世”才能继续上演。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