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为何会跌落战国首霸的神坛发生了什么
2024年04月01日 风云资讯
魏国为何会跌落战国“首霸”的神坛?发生了什么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魏国。
此魏国并非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的曹魏,而是战国时期名列七雄之一的魏国。“魏之先,毕公高之後也”,毕公高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兄弟,武王伐商后,高被封在毕,于是以毕为姓,建立毕国。西周末年,毕国被西戎灭亡,毕公高的后裔之一毕万在春秋初期投奔晋献公,因功受封魏地,晋升为晋国大夫,有卜者曰:“今命之大,以从满数,其必有众”,毕万遂以“魏”为氏。
周定王十六年(前453),晋国卿族中硕果仅存的赵、魏、韩三家联手分晋,晋国没落的同时也代表着新星的崛起,在魏文侯的带领下,“群俊竞至,名过齐桓,秦人不敢窥兵于西河”,魏国从“三晋”之一一跃成为战国“首霸”。但这份荣光没有保持到最后,魏文侯后,魏武侯、魏惠王御人无术,先后四位人才的离开对魏国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且看笔者为各位读者一一道来。
一、用兵如神,边境屏障
三家分晋后,魏国面临的头号大敌便是西方的秦国了,秦与晋素有间隙,魏氏封地又与秦国仅仅是一河之隔,秦若想东出与诸侯会猎中原,就必须要击败拦在自家门口的魏国。魏文侯也深知现在正值生死存亡之际,一方面休养生息,和韩、赵打好关系,另一方面则紧盯秦国,生怕秦国做出大动作。
经过商鞅的两次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提升,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眼看国富兵强,秦孝公也着手准备东出和复仇了,“魏惠王兵数破於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於秦以和”。此后,魏国连年被秦国压着打,订盟丧土已经成了常态,魏惠王悔不当初。
除上述三者外,魏国放跑的第四个才人范雎,则是补齐来秦国政策的短板。范雎不仅及时帮助秦昭襄王巩固君权,剪除了压在秦王头上的太后“四贵”,更是制定了秦国立为国策之一的“远交近攻”,使其成为秦国主要的对外战略思想。吴起、孙膑、商鞅、范雎,此四人都有大才,在其他国家被亲之信之,而魏国却拱手送人,若是能全部留下,不但能保住霸业,就连统一天下也不是不可能,要怪就怪魏王有眼无珠,自食其果罢了。
- 上一篇:赵国学习过胡服骑射为什么还会败于秦国
- 下一篇:卖一套房子再买一套房子要交中介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