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在生活常识作文做事的常识告诉我成功竟
2024年04月26日 风云资讯
01 引子我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特别迷恋那些有关职业技能的理论,我总觉得,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必定是他们拥有不同于常人的技能,直到某一天我读到这本《做事的常识》,我的想法才彻底改变。
大约在几年以前,有一个38岁的日本人被提升为某公司的董事长。
到了新的职位以后,他遭遇了职业的瓶颈,发现很多事情做不过来:一件事情没有做完,下一件事情又来了;想把事情事情做好,却又找不准做事的节奏和方法;由此导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被动狼狈的局面,他花了整整5年时间检讨并修正自己做事的方式,由此总结出一套做事的方法,借着这个方法,他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这个日本人的名字叫小仓广,是日本企业管理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系统总结了自己这套做事的方法,最终写成了《做事的常识》一书。
这套方法非常的简单,只有三个步骤6个字:开始、坚持、重复!
下面我给大家解读小仓广的做事方法,观点来源于《做事的常识》,事例论证来自我笔者本人的亲身实践。
02 小仓广做事方法步骤之一:化大为小,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小仓广认为,很多人完不成事情的根本原因,在于不知道分解目标,所以在面对一个大目标的时候,会有老虎吃刺猬——无从下口的感觉,最后干脆放弃了。
“把目标分得越细,执行起来就越简单,厉害一点的,还可以把目标细分成不需要思考就能做好的小计划,轻轻松松就能完成。”——《做事的常识》,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第34页。
那么目标应该如何分解呢?
以我自己的实践为例,比如我的目标是写一篇《做事的常识》的读后感,我可以根据时间顺序来分解并列出工作清单。
把书买回来把书读完写读后感然后我再把每一项细化,这一步我喜欢用思维导图来做,你也可以使用其他你喜欢的方式,下图是我细化后的思维导图。
现在看着列出来的工作清单,你还会觉得写这篇读后感有困难吗,清单里面的每一项都已经被分得足够小,很容易就完成了;而且每做完一项,就把它从清单里一笔画掉,这个技巧也叫GTD。
当你把一个事项从工作清单里划掉的时候,你的心里很充满成就感,可别小瞧这个动作,它对你也是一种小小的激励呢。
03 小仓广做事方法步骤之二:规划时间,专注是一点一点凑出来的前年的时候,我从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职位升到一个部门经理的位置,刚开始的时候,角色的转变带给我很大的物质收获,但精神收获却很少,我反而非常怀念做工程师的日子。
我怀念在工程师的职位上,可以一整天安安静静地埋头做一件事情,没有人来打扰,以至于自己可以进入一种心流的境界,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
做了部门经理之后,有太多的会议要参加,有太多的报告要听,有太多的电话也要接,有太多的邮件要回......我的时间每天都被这些会议、报告、电话或邮件撕成了碎片,我完全找不到一段完整的时间安安静静地做完一件事情,哪怕是一件小事。
“总是拖到必须熬夜才能把事情做完的人,通常是因为没办法管理自己的时间,抓不到自己的工作节奏,才会一拖再拖。相反地,能有效率地分配时间的人,就能做好自我管理,并且懂得用正确得工作方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做事的常识》,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第82页。
读到上面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当时是受了一记棒喝,如梦方醒,这不是在说我吗?那个时候,我就非常熬夜或周末,因为在熬夜或周末加班的时候,我才能不被打扰,安安静静地做事。
为了对抗这种干扰,小仓广在书中更是提出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干脆拔掉网线!
这大概由于小仓广的职位是董事长的缘故,他拔掉网线没什么后果,没人敢批评他,但我只是个小小的部门经理,不敢采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我所做的就是规划时间。
可能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规划时间的方法也不一样,于是小仓广并没有在书中给出详细的时间规划方法,我把我是怎么做规划的写在这里,跟诸位分享及探讨。
第一,把事情做了梳理,充分授权给下面的做,把别人的时间变成我的时间。
第二,将某些会议合并,然后调整到某一天,集中在那一天把一周的会议开完。
第三,每天定一个时间段专门处理沟通(邮件、电话、跟部门人员口头交流等等)。
这样做了之后,我又找回了做工程师时候的那种状态:有足够的时间专注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不能当时间的主人,就只能当时间的奴隶。”——《做事的常识》,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第82页
04 小仓广做事方法步骤之三:刻意练习,成功是一次一次败出来的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小仓广也不例外,他29岁的时候被提拔为课长,那时他第一次做管理职位。
但是这个位置他只做了半年不到辞去了,因为他不知道如何管理下属,导致压力很大得了忧郁症。
但是一年以后,小仓管又被提拔为课长,这一次他成功了,一路升到董事长。
“成功本来就是失败的积累,如果你现在还在失败的路上,那么恭喜你,这表示你离成功又更进一步了。”——《做事的常识》,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第128页。
春节假期的时候疫情爆发,导致哪儿都去不了,只能宅在家里,于是我开始尝试写微头条来打发时间。虽然之前也零零碎碎的写了几个微头条,但这一次我是认真的。
刚开始的几个微头条,阅读量都在几千的级别,我就去别人的专栏那里取经。有一个专栏作者提到了最好能够注入一种情绪,引起读者的共鸣。
于是我就想,这几天口罩是在太难买了,等疫情过了,我一定要囤积一批口罩,那么跟我有一样的人是不是也不少呢?于是我就创作下面这个微头条“疫情过后的第一件事”,果然或得了过万的阅读量。
但此后的微头条阅读量也就停留在1W左右的级别,我就琢磨着怎么往上突破,想到了蹭热点,所以拼命往内容里塞“口罩”、“疫情”和“复工”等关键字,终于把阅读量蹭到了10W+。
我还想把阅读量继续往上冲,但是挺难的,不甘心,又继续搜专栏,终于看到另外一个专栏的作者提到一个非常使用的技巧:制造矛盾放勾子,把读者勾进来。
先看上图,具体的做法要利用到微头条展示的一个规律,当配图在2张或者3张的时候,文字只有5行会被显示出来,一定要利用好这5行制造出一个矛盾、冲突或者悬念,充分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他点开“全文”两个字。
上图的微头条内容,财务总监要取消年终奖,人力资源总监要坚持年终奖,这是我在这5行文字里摆出来的冲突,读者心里面自然就会问:结果怎么样呢?
于是他们就会点击“全文”,这样我的阅读量冲到了34万。
这些阅读量都在前面屡败屡战的基础上迭代出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小仓广的话来说就是“重复”!
05 结尾总结一下小仓广的“做事的常识”:
开始: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的任务清单,立刻执行坚持:被外部因素干扰而无法专注目标的执行,你有两种方法把自己拉回来,一是被动应对(拔掉网线),而是主动应对(规划时间)重复:做事难免有失败,那就再做一次佛祖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他29岁的时候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寻求人生的真谛,毅然放弃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可是他走遍恒河流域,访遍了当时著名的圣者与隐士,在森林里苦苦修行了6年,身体饿得骨瘦如柴,精神到了崩溃的边缘,可是依然无法求得人生的真谛。
这时候释迦牟尼放弃了这种苦行的修炼,他到河中洗去了身上沉积6年的尘垢,然后独自一人来到菩提迦耶的一棵毕波罗树下,盘腿而坐,静静地听着自己的呼吸,经过七天七夜之后,忽然获得了彻底的觉悟,求得了人生的真滴!
释迦牟尼花了6年时间到外面去求人生的真滴,但最后却发现,人生的真滴其实就在自己的心里!
我早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迷恋各种技能,买书,听讲座,鸡汤和了一碗又一碗,是小仓广把我从鸡汤毒药里拉了出来,他告诉我,所谓做事成功的方法,不过是常识而已,不必到别处去寻,每个人身上都有,就像释迦牟尼那样,佛就在你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