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鑫生活小常识党员穿上志愿红一线战疫践初
2024年05月06日 风云资讯
光明网记者 黎梦竹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也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主战场。走访排摸、电联到户、检查社区出入口、上门了解居家隔离户需求……连日来,一线社区工作者的忙碌身影频繁出现在你我身边。
“小张啊,现在疫情这么严重,待在老家暂时别回来了,多陪陪爸妈”“你们如果要回来的,提前微信里跟我说一声啊”。这两天,类似这样的电话,浙江桐乡的“毛毛阿姨”每天要为社区居民打几十通甚至更多。这些“唠叨”的背后,其实都是“毛毛阿姨”的关心与守护,而这也让社区的居民们安心不少。
顾幸代在细心做记录
居民口中这位“毛毛阿姨”,名叫顾幸代,今年62岁。她曾是社区工作人员,退休后成了桐乡崇福镇语溪社区的楼道“红管家”,也是第五网格兴鑫家园小区的小组长。“小区里120套房子,在住的有104户,现在有20户不在家,分别在河北、安徽、云南等地。”谈起目前小区内的情况,顾幸代如数家珍。
一个大布袋,三本笔记本,是顾幸代每天外出必带的“装备”,也是她做好社区工作的“法宝”。顾幸代说,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就是其中一本记满了每一户家庭详细信息的“居民档案本”。哪一户搬家了,常住人员有什么变动,她都以贴纸条的方式及时更新。
为了方便联络,她还给11幢居民楼都各自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并置顶聊天框,每天在群里收集居民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我前段日子从云南自驾回来,现正在居家隔离,毛毛阿姨知道后,天天叮嘱我安心待在家,有什么要吃的要买的,毛毛阿姨都会送到我家门口。”居民段先生说,“小区内的情况没有人比她更清楚。”
在浙江桐乡,像顾幸代这样把一线工作做扎实的党员社区网格员并不是个例。许多党员志愿者纷纷主动请缨,战在联防联控最前沿,筑牢群防群治的“红色防线”。
“我们的家园,我们自己守护!”在桐乡崇福镇湾里村入村口,这十个字显得格外醒目。村民沈高、屠建新正守在这里,对过往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详细登录人员信息,耐心地询问人员疫情接触信息。
湾里村检查卡点的志愿者们
他们两人都是党员,最近又多个身份——迎新苑自治小组发起人。原来,沈高和屠建新为了减轻多日连续坚守岗位的一线人员的压力,便主动请缨,与其他7名党员和群众骨干自发成立了迎新苑自治小组,还拟了一份疫情防控村民自治公约。希望通过“村民自治,自我管理”,汇聚起疫情防控最强大的群众力量。
这份自治公约初稿出来后,迎新苑的村民代表们通过微信群召开了一个特别的“村民议事会”,对自治公约进行了讨论修改,还商量决定了疫情防控期间各项防控措施,并决定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观察哨和移动观察哨,通过卡点设置、巡防劝导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同时,还决定让村里的“道德评判团”负责防控期间的各项监督工作,使防控有序进行。
帮忙写宣传语,迎着寒风在卡点帮忙,为临时党支部驻扎地送暖心姜汤、茶叶蛋……“公约”之外,村民们的暖心举动一个接一个。很快,迎新苑一期村民的做法引起了迎新苑二期村民的关注,他们也在党员中心户的带领下,加入了自治的队伍。参与疫情防控自治的村民从170户增长到了26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