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怡生活小常识怎么写作文我为铁道兵骄傲征
2024年05月06日 风云资讯
珍藏在心中的绿军装
作者:王新明
1972年12月18日,我终身难忘的日子,经过体检、政审合格,我光荣应征入伍。接到入伍通知书的时候,我正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下课铃响,我向校长报喜,将备课本和一些简单的教具(尺子粉笔)作了移交。我就兴高采烈的准备离开学校,离开学校的时候,老师们和我教的学生们在校门口送我,老师们说:"到了部队,写封信回来",孩子们围成一团,扯着我的双手,送我出校门将近四五百米,眼含泪花说:"王老师,谁教我们呀"。我说:"校长会安排的,听话,好好学习,到了部队,给你们寄张穿军装的照片"。
记得离开家乡,启程入伍的那天,父母亲一早就起床,母亲还特意煮了几个鸡蛋,叫我到路上吃。父母送我到离家四公里的区公所集中,当我换上没有帽徽领章的绿军装,来到父母身边,把换下来的旧衣服给我母亲的时候,母亲说:"满伢子,在部队要听话"。我对爸爸妈妈说:请您们放心,我会给您们争光的!
离开区公所的时候,我们戴上大红花,坐在大厢车上,出发时,车两边站满送行的亲人们。鞭炮声声,锣鼓喧天,我们的军旅生涯就启航了……
坐了四天三夜的闷罐车,我们在四川德昌车站下了火车。背着背包,徒步行军十几公里,来到大山深处的半山腰。德昌就是我们新兵训练的地方。军营是土坯房,睡地铺。一个班12个人,睡在一间房子里。一个新兵连140多个人。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是从老百姓变成军人的第一堂课。言谈举止、军容风纪、纪律内务条令、军事科目、一日生活制度养成,都是在新兵训练期间完成的。三个月操兵练马,摸爬滚打,汗流浃背,学到了军事本领,懂得了部队的规矩。虽然时间过去了四十多年,新兵战友们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铺,集合、出操、学习,生龙活虎的年轻姿态历历在目。特别是发帽徽领章的那一天,老班长手把手教我们:帽徽应贴在帽子的正中央,下面离帽沿要两指宽,领章要用针线固定在衣领的前端,距离位置要合符标准。当我们第一次穿上有帽徽领章的65式草绿色军装的时候,心里是多么的高兴,大家拿着小镜子照了又照。从此,祖国就在心中,军人就无私奉献。
新兵训练完毕后,我分到了四川攀枝花铁道兵五师机械营一连。新兵进入机械汽车连队,先进行了三个月的技术培训,从机械设备的构造原理到实践驾驶操作、维修保养、故障排除都是学习内容,成绩合格,发给机械、汽车驾驶证。当大家穿着草绿色军装从教练、老兵手中接过机械、汽车驾驶证时,一个标准的军礼,感谢军队大学校给了我们学习技术的机会,使我们掌握了为祖国铁路建设作贡献的本领。
大概是因为我入伍档案里,记载着当兵时我是教师的原故,有一定的文字基础。到老连队不久就把我从排里调到连里当文书。文书工作主要是兵员管理、登记造册、连里的年终总结报告、连长指导员平时的讲话稿和连队的军械管理等。二年的文书工作我干得得心应手,特别认真负责,写大字,写标语,写总结,编报兵员花名册,为战友们填写司机证,退伍证,都十分热心。心里总觉得要为绿军装争光。当我第一次穿着绿军装站在连队大门口送老兵退伍的时候,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看到没有帽徽领章的绿军装背影,一步一回头的退伍老兵,向我们招手再见的时候,我泪流满面,我从心底里发出呼喊:南疆铁路,留下了老兵们的苦劳、疲劳、功劳!祖国不会忘记你们!
1975年,部队率先恢复高考,我有幸考上了石家庄铁道兵学院机械系。离开连队的那天,连长、指导员和连里其他干部和部分战友送我到连队门口,连长说:"到院校好好学习,学成了,还回连队来,基层需要管进口机械的人才"。快上嘎斯车的时候,我当时穿的是洗得干干净净,裤缝捏得笔直的绿军装,满脸高兴,立正举手,向送行的连队首长和战友敬了一个标准军礼。
在军校学习的岁月里,真正是锻炼人的大课堂。对军事动作,军事科目、军容风纪、一日生活制度的要求,十分严格,都要求如同阅兵部队一样,时时刻刻,整齐划一:被子豆腐块,毛巾牙刷一条线,假如军容不正,专门有人拍照,在有电影的晚上,把不合符军容风纪的照片在幻灯里放出来。我生怕给自己心仪的绿军装添黑,言谈举止,丝毫不敢马虎。
对专业技术的学习更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办学宗旨)"。做作业都必须用铅笔,卷面要求不能错画一根线条,错一个公式,把我们以前军校做的作业给孙子看,他连声大叫:"哇塞!哇塞!哇哇塞"。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晚上二小时自习。都是穿着整齐,列方队,由区队长带进教室学习。当天的知识,当天的作业,必须在教室里完成消化,上午学课本知识,下午去实验室实习。上午画好机械零件图,下午就将零件"做出来"。在学校每一分钟都在如饥似渴的学习,每一分钟都有学习的收获。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完后,我们就去青海铁道兵十师修理营实习,每4个学员一个小组,大修一台大型机械,从拆卸解体到修复安装历时20多天,当20多台大型机械又重返施工现场的时候,我们心里特别满足和高兴。我们统一穿着绿军装,全区队同学,各班同学都在十师修理营现场留下了军装照合影照。四十多年来大家一直珍藏着。
毕业后,我兑现承诺,又回到了新疆,回到了可爱的连队。连长让我和副连长住一个房子,和他们一起吃饭。在一年的实习期里,我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为连队服务,我多次到机械营各个连队讲课,对进口机械使用中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我要求战友们每个星期清洗空气滤清器,因为新疆风沙大,防止灰尘进入气缸加速磨损;要求大家对外露的液压件涂抹黄油,防止沙尘进入; 要求大家驾驶日本进口的D80推土机时,不得强行脚踩刹车转向,防止转向机构磨偏,发现驾驶修理中的问题,及时指出。自己亲自帮助修复电焊机,配电盘,车床,对几台冒黑烟的D80推土机进行调试。实习期内,代表铁道兵,参加在北京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和宝山钢铁厂举办的中日进口机械技术交流会,我带着施工现场发现的问题,对日方机械提出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当时为了保密,根据兵部的要求,我脱下心爱的军装,穿便服参加的交流会。实习期间,我还接到师干部科的通知,去师高考辅导班授课。我负责数学、物理、语文课辅导讲课。三个月时间,20名学员,有4名学员考上了部队院校。他们见到我,恭恭敬敬给我敬礼,亲切的叫我"王老师"。
实习期满,干部科下令我去师机械汽车训练队当教员。和其他三名教员一道,办了三期培训班,每次从全师选120名学员,经过我们授课,手把手的教实践操作。人人合格,获得机械汽车司机驾驶证,当我们当场发证的时候,年轻的战友们穿着绿军装向我们敬礼的音容笑貌至今留在脑海里。
一年后,我调入师装备科,为全师机械设备管理服务。我和科里的老战友们,老机械工程师们,经常下工地,为机械设备“治病”和“防病”,尽管有时满手油腻,心爱的"四个包包(干部服)"上粘上机油黄油柴油汽油,但一旦爬窝的机械又重新发动,投入施工的时候,心里觉得我们在为南疆铁路建设尽自己的努力。
1979年,我回乡下结婚,穿着崭新的军装,父母亲特别高兴,我为他们争了气。乡亲们也十分高兴的祝贺我。
1984年1月1日,是我们铁道兵终生难忘的日子。早上9点,机关干部战士, 云集操场。随着副师长一声令下:“向军旗敬礼”!“摘帽徽领章”! 铁道兵从此消失在军队序列里。摘帽徽领章的那一瞬间,师长不说话,政委不说话,大家不说话,泪花布满了每个官兵眼眶。从此,我的军装又回到了没有帽徽领章刚入伍时的样子。去年分别四十多年的军校同学聚会,我还特意穿绿军装照了一张相。四十多年来,我心中永远珍藏着这65式绿军装。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