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一个生活常识考古推翻了哪些历史常识
2024年05月06日 风云资讯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即便是史书也是会有不真实的存在,所以考古一遍是研究历史的文化,也是可以更正一些历史的不合理之处。小编带你了解一下。
一、老子的《道德经》,其实应该叫《德道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道德经》开篇的语句,是不是有时候觉得读的很不顺畅,因为这并不是这个著作的文字顺序。按照经验类认知体系,逻辑上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并且在1973年马王堆汉墓考古出土的《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皆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尤其乙本在两篇后分别有“德”“道”二字,明确分出篇名。另外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老子德道经》写本,多以《德经》为上卷,《道经》为下卷,不分章。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银雀山竹简,比敦煌本早将近九百年,也是《德经》上,《道经》下。不仅如此,先秦韩非子《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
二、尧舜禹之间并不是友好和平的禅让
根据西晋《竹书纪年》记载,尧帝并非要将部落交给舜,而是要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可惜后来却被舜发动政变给囚禁致死,而他的儿子丹朱也被舜给流放了。后来的舜禅让给禹也不是真的,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舜也并非主动传位,而是被权臣禹放逐远方而死。事实上,在同一时期里的《韩非子》对于尧舜禹的禅让,同样持否定的态度,据《韩非子·说疑》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三、秦朝的法治并不是那么苛暴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了战国后期一批秦国竹简,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但是历史上我们经常听说秦朝法律非常严苛,但事实并不是如此,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也是来自于《秦简》,在秦朝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可以得到宽大处理的,还比如说你记账出现错误如果自己查出来了,也是罪减一等的,对于罪犯也给了应有的权利,规定罪犯有说话的权利,而且要把说的话记录下来,不能用邢来获取口供,而且犯人有假期。陈胜、吴广起义是因为迟到被责打,受不了而反抗,其实并不是的,秦朝规定迟到是有三次机会的,而且因为特殊情况迟到是不受罚的。
四、万历帝二十年不上朝并不是懒
要说历史上最懒的皇帝是谁,非万历帝莫属了,二十年可以不上朝,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万历帝是很勤政的,那为什么会二十年不上朝呢?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万历皇帝的定陵被挖掘开来之后,专家经过复原万历的尸骨之后,大家竟然惊奇的发现,万历的右腿明显要比左腿短,也就是说万历生前竟然很有可能是个瘸子。所以很有可能是因为他腿脚不便而无法上朝。
五、曹操即不是《三国演义》里曹嵩的儿子,也不是《三国志》中曹参的后裔
关于曹嵩的身世,《三国志》记载:曹嵩生曹操,曹操被认为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人 ,但《三国志》又记载“莫能审其(曹嵩)生出本末” ;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三国吴人所注《曹瞒传》提到曹嵩本姓夏侯,为夏侯惇之叔父;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对曹嵩出身的诋毁说法是“父嵩乞丐携养”(路边要饭的)。2013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经过三年研究,最终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再通过对“元宝坑一号东汉墓”的墓主(可能是曹操叔祖父曹鼎) 古DNA的比对,双重验证,100%确定了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体SNP突变类型为O2*—M268,验证了汉代丞相曹参的家族基因与曹嵩、曹操的家族基因没有关系,从而证明曹嵩、曹操是曹参后人的说法有误 ;
历史都是人写的,至于真相到底是如何的,恐怕是考古学家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