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寨中军维修黄帝股肱四将力牧风后常先大鸿
2024年05月11日 风云资讯
根据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记载:
“黄帝举力牧、风后、常先、大鸿以治民。”
(新密石窟)
根据司马迁的描述,我们知道这四位大将不仅仅是“治世之能臣”,而且还是“领军之大将”。但是,面对这“不世出”的人才,可不是你想见就能见到的,也不是你见到就能认出来的。这一切的一切,还跟上古时期的一位高人有关:大隗真人!
在新密南边的具茨山中,上古时期这里是一位高人的隐居地,后来的“大隗山”、“大隗镇”也是为了纪念他而传承下来的,他就是:大隗真人。
(新密,具茨山)
(一)、黄帝军师:大隗真人
当时,黄帝与蚩尤在阪泉大战九次,九次都被打败了!黄帝率兵退回到了有熊,当时跟有熊部落距离最近的部落就是:大隗氏部落。他们生活在新密的具茨山一带,首领就是:大隗。
黄帝安顿好之后,四处求贤,他渴望找到破敌的办法!
(新密,大隗山)
听人介绍之后,黄帝来到了具茨山。他经过数次的拜访之后,终于请动大隗出山,担任黄帝的军师,也就是“军中右丞相”之职。
随后,大隗又向黄帝推荐了:力牧、风后、常先、大鸿!
正是有了大隗的推荐,这四位才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准备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
(大鸿山)
(二)、执千钧弩:力牧
传说中,力牧居住在云梦泽,他靠放牛、牧马、牧羊为生。
力牧在放牧的时候,常常手中拿着“千钧弩”,他善于指挥、善于统一调度,具有领兵作战的能力。
(黄帝千古情)
黄帝在新密刘寨镇的力牧台,拜力牧为大将军。史称:“黄帝筑圣坛,拜力牧为将。”
力牧,在黄帝的军中专门训练一支“猛兽军团”:老虎师!
在作战中,老虎师往往起着“压轴”的作用。它们常常埋伏在中军后部,只要两军发起冲锋,黄帝军团就会佯装败北,等我方士兵回到队伍、敌方士兵越过警戒线的时候。大军的左右两翼就会迅速后移,中军快速的打开一个缺口。这时候,上百头的猛虎呼啸而出,往往一举定乾坤!
(研学团队)
力牧,还发明了战车和战旗,他还研制出了一套“旗语”。现在新密境内的白寨镇的摩旗山,相传就是当年力牧练习“旗语”的地方。
(三)、伏羲后裔:风后
风后居住在东海边,风后是伏羲氏的后裔。他善于推演八卦、洞察阴阳天机。
黄帝在访得风后之后,风后在新密平陌镇的灵崖山天爷洞潜心钻研,终于风后将伏羲八卦与排兵布阵合二为一,创制出了:“风后八阵图”!
(出土,玉龙)
在今天新密刘寨黄帝宫,还保存有唐代独孤及《风后八阵图碑记》。八阵图,是我国最早的兵法,对于研究古代军事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风后,还发明了“指南车”,以及“迷雾阵”。在打败蚩尤之后,为了表彰风后的功绩,黄帝把具茨山东边的一个大山,叫做:“风后顶”!
(出土玉器)
(四)、战鼓发明者:常先
常先,他是猎户出身,是一个狩猎能手。
黄帝在访得常先之后,常先率领士兵经常出没在深山密林之中。他们在猎捕猛兽,并且常先还教授士兵们用猛兽的皮,制作战鼓!
(河南博物院)
在黄帝发动战略反攻的时候,常先事先在“涿鹿”附近隐藏了80面“夔(kui)牛大鼓”。
等大战的这一天,涿鹿大战刚一开始,蚩尤的军团刚刚越过界河。常先就率领士兵猛敲夔牛大鼓,一时间,声动天地!震得人仰马翻、眼花耳聋。由此,黄帝军团得以趁胜出击!
(河南博物院)
自从,常先发明了战鼓,在以后中国的战争中,战鼓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元素!
现在在新密的苟堂,还有一个战略要地:常先口!相传,这里以前就是常先率兵驻守的地方。
(河南博物院)
(五)、“兵书之祖”:大鸿
在新密南部有一座东西长达40公里的大山,它就是:具茨山。
具茨山山系山头众多,其中在新密苟堂申门村有一个山峰叫做:“大鸿山”!相传在大鸿山上有一座“大鸿城”,而大鸿城里居住的就是“兵书之祖”的作者:大鸿!
(洛阳铲)
大鸿,居住在新密的大鸿山上,当时中原地区连年动乱。他率领族人在大鸿山“垒石筑城”,修筑了“大鸿城”。大鸿喜好读书,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兵法。此时,他已经写成了:《鬼容区》。这是中国最早的兵法,号称:“中国兵法之祖”!
黄帝在知道大鸿的名号之后,亲自访贤。并且黄帝还在大鸿城与大鸿畅谈兵法,在大鸿城居住了好几个月。现在在大鸿山还保存有:黄帝避暑宫、御花园、梳妆台、擂鼓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