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锅炉维修保养老三线之四川金堂东方红机
2024年05月11日 风云资讯
“三线建设”是我国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从备战出发而进行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中苏关系破裂以后,经常在边境制造事端,两国关系一度剑拔弩张,美国自朝鲜战争失败以后,视我们为主要的敌人,1964年发起北部湾时间,进而对越南北部进行大规模轰炸,正式介入越南战争,直接威胁我们的南大门。在这样复杂危急的形势下,1964年,毛主席做出三线建设的伟大决策。
备战、备荒、为人民
当时我国的工业集中在沿海和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而这些都处在美苏的直接打击范围内,如果爆发战争,我国的工业将受到重创,因此三线建设就是将一线的战略工厂、科研院所搬迁到三线地区,同时在三线地区建设一大批后方工厂。整个三线时期,我国共建成1100多个大型项目,形成了工业的“复制备份”。所谓的三线,是根据我国的地理环境划分的,三线地区为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甘肃、宁夏、青海、豫西、湘西、鄂西、粤北等十三个省市和地区,四川省是全国三线最集中的省份,有300多个分迁以及新建的项目落户四川。
三线建设示意图
国家正式决定三线建设后,四川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1964年9月11日成立西南三线建设筹备小组,1965年2月26日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办公地点就是在四川成都。当时四川的三线项目以基地建设为主,先后建成了攀枝花钢铁基地、重庆常规兵器生产基地、四川万源062航天火箭基地、广元081电子基地、西昌航天发射中心、成都082电子基地等,东方红机械厂就是众多四川三线企业中的一员。
1967年国家决定在四川成立东方红机械厂,生产压力容器等机密级产品,1967年5月开始选址,最初的厂址在自贡,后来因为场地问题又重新选址,最终厂址确定在金堂县龙泉山西麓张家沟,通讯地址为成都342信箱,这里距离金堂县城3公里,距离成都约40公里。1968年3月,东方红机械厂破土动工,工厂建在一条狭长的长沟之中,占地面积约640余亩,绵延数公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齐聚龙泉山下,开始了创业之路 。
东方红机械厂(四川锅炉厂)
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最初重点建设厂房车间工程,生活设施建的都是临时性的,建设者们住在席棚子中,席棚子五面漏风,因为地板和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地板用木条钉制而成,夏天蚊虫非常多,住在大通铺的职工们劳累一天,晚上还要面临蚊虫叮咬,非常艰辛。当时工地上缺少机械设备,大部分工作都是靠人力和土办法。在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感召下,建设职工们干劲十足,苦活、累活积极冲在前,每个人都争做劳动标兵,在所有建设者不懈的努力下,东方红机械厂终于建成投产。
东方红机械厂建设期间
东方红机械厂车间
东方红机械厂车间
随着生产步入到正轨,厂区配套建设也日趋完善,1975年以后,先后建成了职工家属楼、单身宿舍楼、招待所、子弟学校、职工医院、灯光球场,还配有百货商店、理发室、浴室等,厂区如同一个小型社会,职工们工作和生活都在厂里,工厂就是职工的家。
四川锅炉厂职工俱乐部
1979年1月,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世界格局发生转变,我国也在1980年结束了三线建设,开始投身于改革开放,三线军工企业的军工订单急剧减少,为了生存下去,三线军工企业开始军转民。东方红机械厂依托自身的军工实力和优势,开始进军工业和电站锅炉,并改制更名为四川锅炉厂。刚刚投身民品市场的四川锅炉厂迅速打开了市场,各个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很多平时闲置的车间都得到了有效利用,但仍然满足不了生产,随后四川锅炉厂进行了一系列改扩建,职工家属楼也进行了重建和升级,职工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提高,80年代成为四川锅炉厂发展最为辉煌的阶段,当时能够成为川锅厂的职工是值得骄傲,令人羡慕的。
四川锅炉厂大门
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四川锅炉厂面临着诸多挑战,企业效益每况愈下,逐渐走向没落,一直挣扎到2008年,无奈宣告破产,东方红机械厂走完了它40年不平凡的历程。破产后的川锅厂被北京的一家企业收购,组建成立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新厂在2012年整体搬迁到新址,东方红机械厂旧址一部分被当地政府打造成三线工业遗产项目,一部分在2016年被拆除重建。
职工医院旧址(现已拆除)
东方红机械厂(四川锅炉厂)现存的那一栋栋红砖机瓦厂房见证了东方红和川锅厂的兴衰,见证了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同时也经历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一辈三线军工人离开家乡,告别亲人和朋友,毅然决然的来到这片土地建设三线,正是因为有他们的付出,才有如今的岁月静好,向老一辈三线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