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瘤严重吗怎样治疗最好
2023年08月22日 风云资讯
毛细血管瘤严重吗 怎样治疗最好
一、毛细血管瘤是不是很严重
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瘤疾病,多见于婴儿,大多为女性。有的毛细血管瘤有自己消退的可能,有的却不会自己消退,并会引起严重的后遗症。
毛细血管瘤占整个血管瘤发病率中30%左右,大部分在新生儿时期或婴幼儿时期发病,我们常见的毛细血管瘤有几种类型,新生儿斑痣,鲜红斑痣,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其分类不同,生长特点有所不同,一部分毛细血管瘤可以自己消退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而一部分毛细血管瘤终身不退,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不同于真皮内毛细血管瘤,在于它有完全或部分消退的特点,其发病率占新生儿的1%,通常在出生或出生后最初几日发现,也可能在出生后数周后只有极小的红斑点,以后面积逐渐扩大,突出正常皮肤表面,鲜红色,表面高低不平,类似草莓,并因此得名。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可见于全身各个部位,面积大小不等,有的生长速度超过患儿的生长发育,血管瘤表面容易发生溃疡引起出血多,创面难愈合,愈后留疤痕等危害,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因为一部分有自行消退的可能,而也有因为草莓状毛细血管瘤毁容或致残的情况发生。
二、毛细血管瘤怎样治疗效果好
目前,对血管瘤治疗常用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及手术治疗,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治疗所有类型的血管瘤。应根据肿瘤的类型、部位、深浅及病员的年龄等因素而定。常用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冷冻外科、硬化剂注射及激光照射等。
治疗原则是:①预防或治疗严重危及生命或功能的相关并发症;②预防血管瘤消退后产生的畸形或面容缺陷;③预防溃疡及感染,对已经产生溃疡的患者,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产生,并缓解疼痛;④减轻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⑤避免对能够自行消退并且预后较好的病变进行过度治疗。
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发现。对于较表浅,肿瘤较局限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对于较深部位发病或肿瘤巨大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和“A”。颈部X线摄片对于了解深层瘤体大小、范围或瘤体是否侵袭颈椎或喉部软骨有一定价值。如果术前做血管造影,可了解血管瘤的营养支,则在血管瘤两端结扎供应血管,可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血管瘤全部切除。可进一步行超声波、磁共振检查或细针穿刺以明确诊断。
三、毛细血管瘤有哪些临床表现
通常毛细血管瘤可表现为以下几种:
1、鲜红斑痣:鲜红斑痣在毛细血管瘤中占有着相当大的比例,它又可以称为葡萄酒色斑,其颜色表现为淡红或暗红色,不高出周围的皮肤表面,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增病变的范围将会逐渐的扩大,并且颜色还会不断的加深,通常不会自行消退。大多数是发生于患者的面部、颈部和头部等明显的部位,其次位于躯干和四肢等,同是还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面颈部多见,占75%-80%,以单侧并以右侧多见。鲜红斑痣同时累及眼神经和上颌神经时,有15%的机会司合并难治性青光眼。因此患者最好尽早治疗。
2、新生儿斑痣:它又可称为橙色斑,常见于患者的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肤的表面,轻按压之会出现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但颜色并不加深。
3、蜘蛛形痣:蜘蛛形痣并不常见,它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
四、毛细血管瘤有哪几种分类
一般可以分为新生儿斑痣、葡萄酒色斑、蜘蛛形痣、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肉芽性血管瘤。其临床表现分别如下:
新生儿斑痣
又称橙色斑,常见于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面,轻压即可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但颜色并不加深,大多数在数月后自行消退,毋需治疗。
葡萄酒色斑
多见于面部,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
蜘蛛形痣
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名。能自行消退,常在1-4岁间消退。
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变
多见于鼻腔粘膜,其次为面、舌、唇、手指等,扩张的毛细血管主要位于真皮及粘膜下,管壁菲薄,仅有一层内皮与表皮相邻,病灶直径一般为1—3mm,不规则,平坦或隆起,红色或紫红色,加压时颜色变白。本症有显著的出血倾向,随侵犯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出血症状,如鼻衄、咯血、泌尿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
- 上一篇:甲状腺癌高发是吃加碘盐造成的引发甲状腺癌
- 下一篇:喝绿茶有7大好处消炎止泻还防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