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车旅游朋友圈老温随笔朋友圈的暑假旅游风
2024年05月17日 风云资讯
近期天公不作美,利奇马台风裹挟暴雨肆虐多省,给这个原本美好的暑假添堵。航班停飞,高铁取消,游客疏散,在强大的不可抗力面前,旅游业暴露出它的脆弱一面。但这毕竟是非常态的,那么,暑期旅游的风,又在向哪个方向吹?看看热闹的朋友圈也能管窥一二。
每年的暑期都是旅游旺季,孩子们都放假了,上班的家长们也可以借机休年假,举家出游,其乐融融。感谢智能手机和朋友圈,从进入暑期开始,就陆续看到一拨又一拨的朋友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晒行程晒风光,赤裸裸地拉仇恨啊!梳理一下大家刷屏的痕迹,却也可咂摸出当下旅游市场的一些风向变化。
要说暑期旅游最惬意的人,应该是园丁队伍,上至大学教师,下至小学老师,学生们放假,老师们也放假了,有充分的时间出去游玩。他们也成了朋友圈里令人艳羡的出游主力。
例如,在一所小学工作的李老师,自己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长途旅行,用半个月的时间,先后去了丽江、黄山、杭州等地。一路上随心所欲不跟团,每到一处都是深度旅游,住过客栈,坐过30个小时的跨省列车。李老师用“自由”二字形容这次预谋已久的旅行,“这一路乘坐的交通工具包括轮船、汽车、飞机、高铁、火车,哦,骑马算不?”在高校工作的程老师,则举家去了北疆,进行了一次边疆深度游。
自驾出游的“势力”不可小觑。比如俺妹夫一家,借着暑假的空休了年假,在前一阵很热的时候,跟朋友一起又自驾去贵州避暑游,去年暑假他们去过一次贵州,意犹未尽,今年又去了。而我们家小朋友班里的家长刘女士,则跟朋友组了个包车团,开启了一段“身体与心灵修炼之旅”,带着儿子,在青海玩过之后,又穿越青藏线去了拉萨。对于儿子和自己能够战胜高原反应等各种挑战,她非常开心。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提另外一位教师朋友发的故事:他们学校11个小朋友,大的11岁,小的7岁半,进行了一次行程25天、徒步川藏线的“苦旅”,从成都到日喀则的珠穆朗玛峰的大本营,每天徒步至少30公里以上。让孩子花钱买罪受,这样的挑战估计不是所有家长都下得了决心。这样的暑期修学游,是不是很刺激?当然,这是特例,但这个暑假亲子同行的修学游也不在少数。
此外,现在网络便捷,也使得自由行延伸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线路之中。朋友许女士一家三口,去欧洲进行了一次深度自由行,自己订酒店,坐当地公交,虽然语言不通,但利用地图、翻译软件等,也基本一路畅行,反而多了一些跟团没有的惊喜和乐趣。
夜经济的主题也受到朋友们的欢迎。有的朋友被国外的烟花所震撼,而济南文旅部门的朋友,则一路向西,深入内陆推介济南的文旅产品,小南湖夜市这样的新项目,也在推介之列。
作为全年旅游的一个重要时段,暑期旅游时间跨度比较长,也折射出市场变化的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例如修学游的勃兴、游客对个性化深度化产品和优质服务的需求增长、民宿和夜经济等的兴起……相信敏锐的业界也会及时捕捉到这些变化。
但问题也同样存在。例如信息的不对称,有的景区实行限时限量供应门票,原本是好事,但游客到了地方才知道;华山黄山等热门景区,排队几个小时挤油油的情况仍然存在。而航空晚点、延误、变更告知不及时、态度差等服务问题,也在朋友圈里饱受诟病。
不可抗的利奇马台风很快就过去了,影响也是短期的。但如何把握市场风向,挖掘引领市场需求,把服务做得更好,却是摆在文旅业面前一篇日日新的大文章,需要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
(部分图片来自朋友圈好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