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杯看世界夜读冯骥才眼中的世界杯为何
2024年05月21日 风云资讯
主播读经典,陪你说晚安!欢迎收听闪电夜读,今晚由青州电视台主播曹瑞芳朗读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写于1998年世界杯的文章《国家荣誉感》。
一个大问题始终盘踞在我脑袋里:世界杯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除去足球本身的魅力之外,还有什么超乎其上而更伟大的东西?
近来观看世界杯,忽从中得到了答案:是由于一种无上崇高的精神情感——国家荣誉感!
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有国家的概念。但未必时时会有国家的感觉。往往人到异国,思念家乡,心怀故国,这国家概念就变得有血有肉,爱国之情来得非常具体。而现代社会,科技昌达,信息快捷,事事上网,世界真是太小太小,国家的界限似乎也不那么清晰了。再说足球,正在快速世界化,平日里各国球员频繁转会,往来随意,致使愈来愈多的国家联赛都具有国际的因素。球员们不论国籍,只效力于自己的俱乐部,他们比赛时的激情中完全没有爱国主义的因子。
然而,到了世界杯大赛,天下大变。各国球员都回国效力,穿上与光荣的国旗同样色彩的服装。在每一场比赛前,还高唱国歌以宣誓对自己祖国的挚爱与忠诚。一种血缘情感开始在全身的血管里燃烧起来,而且立刻热血沸腾。
尽管这只是“和平时期的世界大战”,或是一种美丽的战争模拟,或是最庄严的人类游戏。但是在和平时代,除去足球,很少有一种东西可以把人们的爱国情感如此强烈地激发出来。
你看,世界杯上的球迷——他们决不只是为自己球队助威,更为了各自国家的荣誉与尊严呼喊!否则,一粒球的得失,怎么会等同于一种存亡?胜而举国光明,败则天昏地暗。
为此,球迷们从头到脚,全是国家的符号、标记与象征。球员好比上阵的武士,他们则是列开阵势的浩浩荡荡的三军。此时,他们鲜明地感到——国家的尊严无比神圣,国家的荣誉无比崇高,国家的形象无比珍贵。人世间惟有国家情感才能这样至高无上。
国家情感,是一种历史情感,文化情感,地理情感,也是一种民族情感。它平时不知不觉地潜在人们心底,此刻却被有声有色、百倍千倍地激扬出来。
有趣的是,在比赛中,双方球员和球迷都争得你死我活;但比赛之后,球员们互相拥抱和互赠球衣,球迷们则在一起畅聚联欢。战争中的对抗因相互伤害而更加仇恨;世界杯的对抗换来的却是友谊、交流,还有团结。
同时,不论胜者还是负者,各自的国家情感全受到一次强大的激发,人们心中那种神圣的精神需求都得到一次淋漓尽致的满足。
这是世界杯创造的奇迹,也是人类用足球创造的现代文明。
作家简介
冯骥才,男,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1942年生于天津。初为画家,专事摹古,是“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
主播简介
曹瑞芳
青州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翰墨青州》栏目制片人、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