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大帝保罗保罗一世从执政到被谋杀的短
2024年06月05日 风云资讯
保罗一世,全名叫保罗·彼得洛维奇,俄国罗曼诺夫王朝中一位不可不提的沙皇,神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父亲,叶卡捷琳娜二世与情夫谢尔盖·萨尔蒂柯夫的私生子,1796年至1801年在位。
彼得大帝、保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
由于叶卡捷琳娜二世年轻时一心为追求个人荣耀而忙于宫廷斗争,沉迷于风流韵事,以及为复兴彼得大帝时期的辉煌而专注于朝政,使得她荒芜了对保罗的陪伴与教育,这不但对保罗的性格及心理发展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同时也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后半生众多感到愧疚的事件之一。这种愧疚无形中又强化了她对孙子亚历山大一世的各种补偿式的宠爱,这部分我们在将来谈到神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时候再详细阐述。
童年时期的亚历山大一世和他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
保罗一世1796年上台之后,他的执政特点呈现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由于对母亲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怀恨,所以政策上就更多倾向于与他母亲主政时代的对立;二是为了满足自己由于童年安全感的缺失而产生的强烈控制欲,把他做大公时在自己封地内的治理手段硬搬过来治理整个俄罗斯;三是人格的不健全让他轻易在甜言蜜语和高歌颂扬中走入了狼子野心之徒为他准备的陷阱。而俄罗斯18世纪末期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权力组成及文化特点,决定了沙皇为延续统治,就需要进一步缓解贵族和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在手段上就表现为:要嘛强化贵族特权,要嘛约束贵族特权。
保罗一世和他母亲叶卡捷琳娜二世
由于上文提到的保罗一世执政的第一个特点,以及强化贵族特权可能加剧社会已有的不公平和不平等,保罗一世选择了直面约束贵族特权这一困难。贵族们由于特权和利益的丧失迅速结成了反对保罗的大集团,但一开始该集团还不敢搞任何事情。为了确保自己的政策顺利推行,并防止反对集团策划针对自己的阴谋,保罗一世执行了上文提到的他执政的第二个特点,把曾经在自己封地内施行的监控文化硬搬了过来,在全国设立情报机关监控他们,并要求情报人员随时向他报告。以达到“在革命问题上,一切都是从幼稚的活动开始的”(保罗自己的话)治理目的。
随着事态的逐渐极化,政策倒行逆施,荒唐决策频出,左右近臣无不惊慌失措。保罗一世的儿媳妇伊丽莎白曾眼见最优秀的官兵都被皇帝下令恣意侮辱,心中非常不平,希望他们立即起来反抗,她在写给自己母亲的一份信中这样描述:“这么好的机会千载难逢,但他们却过分习惯于在枷锁下苟延残喘,竟然不思谋反保全之策。一道强硬的命令就足以让他们温顺如绵羊。哎!要是有人带头搞事多好!”
在用人和赋权方面,保罗一世的第三个执政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一是性格的极端化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对普通人猜忌心极重,总是疑虑重重,但一旦信赖某人,又会变得麻木不仁。这就给那些阿谀奉承和溜须拍马的阴险小人提供了方便之门。典型的例子就是把人事权和外交权完全委托给帕伦(也有作品翻译为帕连),把军事权委托给自己曾经的政敌本尼格森将军和朱波夫三兄弟(这些人全是帕伦推荐的),造成自己大权的旁落。而帕伦这些人都是最后谋杀他的核心人物。
谋杀团体主谋帕伦
二是低估了人性的丑陋和对自己亲人的教育不到位。典型的例子就是保罗一世的二儿子君士坦丁直接参与了对他的杀戮,最终他死在自己儿子的脚旁。而他的大儿子亚历山大一世,由于听信了帕伦之言,恐惧于保罗一世的喜怒无常和赏罚无据,再加上嫉妒保罗一世对他养子的宠爱,从而担忧自己皇储地位不保。而亚历山大一世对罗马历史及自己祖先彼得大帝生平的了解,无疑又强化了已经产生的恐惧与嫉妒。于是,尽管他没有直接参与谋杀,但却为整个谋杀过程提供一些保罗一世的机密消息,而且在听到他父亲被谋杀的声音时毫无任何行动表现。
被谋杀后的保罗一世
保罗一世被刺杀后向外宣布是因中风而死,而那些刺杀他的人,以及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世和不知内情的人民,却在为又一时代的开启相互祝贺和欢呼。
纵观保罗一世执政的短短四年,各位看官又有什么启示呢?欢迎评论区探讨。
注:插图来源于网络纪录片,如侵权,请联系本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