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丧偶式育儿英文什么叫丧偶式育儿长期看不到

2024年06月19日 风云资讯

闫肖锋

“你是我的超级英雄!”这是我女儿幼儿园让她做的小奖状,上面还标了英文(You are my SUPER HERO!)。并且幼儿园还教女儿用手工制作了一件纸衬衣,作为父亲节礼物。衣服虽然是纸做的模版,扣子却是真的,摸着手感很好。我很是感动!

通常,女儿对父亲说爱没障碍。但儿子却有点难,而且越大越难。甚至有些儿子在叛逆之后,如何与父亲和解都成了一生的难题。

父亲节来了,我的问题是,在中国,父亲真能称得上“超级英雄”吗?

大概十几年前吧,曾有研究机构对美国、日本、中国的孩子进行了一次名为“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

美国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是父亲,第二是乔丹,第三是母亲;

日本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也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第三是坂本龙马(明治维新的英雄);

而中国孩子的心中,最尊重的人,父亲勉强进第10名,排前面的是谁?电影明星和卡通人物呗。

有人说,这是中国特色的独生子女造成的悲哀,我待你如小皇帝,你视我为不重要。我给钱,却无法得到你的尊敬。

近日,一项腾讯理财的联合调查显示:高达47.8%的人不打算给父亲过节,而有36.9%的受访者在父亲节不打算花一分钱。对父亲节有打算的人,排前三位的行动是“请爸爸吃大餐或买礼物”(15.7%),“打电话问候”(15.2%),还有“发红包”(10.1%),占比都不高嘛。

有网友称:你见过有一个爷们因为这事叫(屈)了吗?这就是男人呐。

但是不对吧,当父亲当到这份儿上,难道不算是一种失败吗?

通常,当孩子问妈时,会问“妈,我的书包呢?”“妈,我的乘车卡呢?”“妈,我的运动服呢?”“妈,饭呢?”而问爸只一句,“爸,我妈呢?”

只有母系氏族中,才只认妈不认爸。但是,好像也不对。在整个传统社会孩子直接问爸的也确实不多。

爸爸陪伴,是现代社会的事。而且是相互陪伴,这都是对等的——当初你没陪过我,现在过父亲节为何让我来陪你?

中国男人为什么不愿陪孩子?通常的情况是,你让爸爸给钱,没问题。但让他给出时间,千难万难。因为他有那么多的工作,那么多的应酬,那么多的狐朋狗友啊,要去应付。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之所以火爆,就是因为现在爸爸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所以需要树立榜样。

父爱虽无言。但不是不陪伴。父亲光给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当然,当前,生活成本高,生活压力大,中国的家长们表现出育儿缺失与育儿焦虑双重困境。越焦虑孩子的未来,越去忙打拼,就越少陪伴孩子——但我请年轻父母算一笔账:与其将来花大价钱让孩子上补习班,还不一定成材,不如在婴幼儿时多陪伴他或她,至少孩子的身心是健康的,童年是快乐的,将来至少也是感恩的。当孩子给你买第一件礼物时,你会觉得这爹没白当。

现在啊,有一个词叫“丧偶式育儿”。什么叫“丧偶式育儿”吗?长期看不到父亲的身影,孩子日常都是母亲来带,甚至有成龙抽空去幼儿园接房祖名、却不知道房祖名已经上了小学的笑话。

“丧偶式育儿”为什么突然流行?因为传统式“男主外,女主内”的规矩变了,妻子需要丈夫,孩子需要老爸,成为现代婚姻法则。所以“丧偶式育儿”遭到普遍吐槽。你抱怨“男人其实很辛苦”没人同情。

现实中,人们看到,有的父亲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由“凯叔”代劳。有些年轻父亲甚至一边玩游戏一边陪伴幼儿,还发到抖音上。在微信朋友圈,一篇图片并茂的《不要把孩子交给爸爸》例数奶爸们各种“不靠谱”,把孩子当“玩具”:洗碗期间,把孩子放在洗碗槽里玩耍;玩游戏的时候,把孩子夹在胳肢窝……其不认真不专业程度可见一斑。

有些孩子从小就害怕爸爸,是因为爸爸在之前没有参与带孩子里来,导致爸爸对孩子有距离感。

瞧着吧,将来,孩子与老爸和解,成为一道难题。

从儿童心理学上看,父亲的陪伴也非常重要。无论是孩子的成长,还是性格,包括未来的角色培养,都离不开父亲的陪伴。

首先,爸爸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影响。类似“为什么电表的灯变成红色的,就表示快没电了?”“为什么早上的露水,中午就变没了?”这类问题,还是爸爸回答得好。因为开创性思维是爸爸的专长。

其次,爸爸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影响。女人啰啰嗦嗦,男人一言以蔽之。爸爸教会孩子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第三,爸爸给孩子自信心。研究表明,孩子更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赞美和认同,特别是女孩子。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爸爸是勇敢的象征。一名男孩跳进火里、然后跳出来,说:“看,我的脚没有着火。”爸爸问他,“如果把东西扔进火里会怎么样?”这是很典型的西式教育,以实际情景教孩子知识,也在游玩中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同时培养他或她的勇气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经常跟姐姐和妈妈在一起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妈宝”,将来容易受挫折。

有父亲陪伴的宝宝,这四种能力更突出:思维更活跃,动手能力更强,性格会更开朗,意志会更坚定。相应地,带娃对父亲也不乏好处:促进与孩子之间情感联系,以免娘亲爹不亲……

当前矛盾的社会现象是:一方面社会竞争的激烈导致陪伴孩子时间太少,另一方面家长又担忧孩子未来的成长。其实,与其早早操心给孩子买下学区房,不如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后一方面更有利于孩子成材。

社会越是竞争激烈,孩子越是需要父亲磨炼。

到北欧,你会发现这里的奶爸明显比别的国家多。只要去公园或步行街看一看,就会发现许多推着车“闲逛”的奶爸,有时还用奶瓶喂奶,必要时还要换尿布。

“北欧奶爸”你为什么学不会?因为男性是可以有一年的带薪产假的。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男性带薪产假。而中国是只有7天。有的单位干脆一天都没有。

另外,北欧国家中男性和女性收入相差无几,也是奶爸增多的的原因。假如全家人都指望着男性赚钱养家,男人哪儿有功夫当奶爸呢。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理念。许多人把“北欧奶爸”现象归因于他们的福利和高收入,其实主要是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社会的男人只知道一个劲儿地拼命赚钱,为自己和家庭的“将来”作准备,却忽视了陪伴;而西方人很重视生活品质,宁愿钱少赚些都没关系,对他们来说,钱是财富,时间也是。陪孩子的时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今后后悔都来不及。

最近,任正非频频接受采访。在谈到做事业有什么遗憾时,任总坦陈他对不起孩子。因为陪伴太少嘛。

这让我想起电影《盗梦空间》里的一幕,总裁老爹临终时,颤颤微微从病床边的保险柜里拿出了与儿子玩过的风车。老板当到这个份上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儿子最近决定不接父亲的班。

“父亲的缺席”怎么补救也补不过来,对一个家庭如此,一个社会也如此。

国外医疗中介收费标准

美国就医

美国安德森看病咨询怎么样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