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创新之路

育儿导师讲述命运儿子学习倒数几名老师叫我

2024年06月19日 风云资讯

01前几天儿子班主任发消息给我,通知我周四开家长会,叫我准备一下演讲稿,上台和其他家长分享一下育儿经验和方法。

当我看到这条信息,我木讷的坐在沙发上,脑子里胡想连篇:老师这是几个意思,儿子成绩班里垫底,比儿子优秀的孩子还海一层,怎么会让我去分享呢?我在怀疑,老师是不是发错信息了?

我怯怯的回复老师:老师,你确定是我吗?是否发错信息了?

老师秒回四个字:“没错,是你。”

我只好认真准备演讲稿了。

家长会那天,班主任的一席话点醒了很多家长:我们发展全面素质教育,千万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说事,孩子的品格很重要。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影响一生。只要孩子一天天进步,那就是可喜的。

原来老师把儿子树立为这学期的学习典范,原因是儿子最近学习进步很大,爱乐于助人,和同学关系相处好,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说实话,我没有什么经验,只不过最近看了几本育儿书,按照书上的方法尝试着教育孩子而已。

还有一点就是晚上必陪孩子读书,坐在床上,和儿女靠在一起,读一本他们喜欢的书,岁月静好。

在我们家里,家庭氛围比较好,我和老公相处的也很默契。也许因为这些小事,孩子的学习进步了,再加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

我庆幸儿子遇到了一位好老师,通过这次演讲,我不仅反思了自己,还影响了儿子,他看着我的演讲视频,听得热泪盈眶。

02老师不过是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但她的教学方法值得很多家长认可。她从不只盯着一个点去看孩子,更不会以点盖面。

班里有个多动症孩子,每次考试都是个位数,很多同学都笑他,但老师却把他树为学习的榜样。成绩不好,但是这个孩子认识恐龙、画恐龙的天赋高于班里任何一个学生。

在老师的帮助下,这名学生的成绩从原来的个位数到现在的五十几分,甚至及格。

在这个班里,只要你是一份子,老师都不会放弃一名学生。就像她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们要等待着孩子开花的那一天,有些早一些,有些晚一些,即使不开花,只要好好教育,她也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节假日,她经常带着孩子参加一些活动,让孩子意识到节日的仪式感。还经常带孩子去河边捡垃圾,去敬老院做公益,护士节为护士送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手抄报,礼物不贵,但很有意义。

她还经常组织班级野炊游玩亲子活动,孩子既联络了感情,家长也可以互相交流带娃经验。亲子活动,很好的锻炼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

看似两天的周末,但儿子的老师,却几乎都用在了孩子身上。

我为这位老师点个大大的赞。

尤其是前段时间,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老师从早上六点到晚上11点半,都是在线的。和学生一起答疑,解决孩子学习的困难,还利用糖果实验的方法,把每一个孩子每天的表现都记录下来,作为期末评选三好学生的一部分。

以这种积分换取礼物和评选的标准很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家长认为这种方法,对孩子的学习起不到效果。孩子只会为了打卡而打卡,根本没学到实质性的东西。

但更深一层次的讲,若不去打卡,孩子还能做什么,他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该做事情的重要性。

打卡看似应付,但这些都是孩子每天都该必做的,学习、锻炼身体、做家务、都是一个孩子应该成长的。只不过有时需要家长配合,有些家长上班之余,感到烦躁。但从老师的角度讲,为了孩子的成长,累也是值得的。

03培养孩子就像家长手中握着一块玉,就看我们怎么去雕琢它了。

曾看到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他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影响一生。

儿童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观念,不误导孩子,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

家长口中往往说出不听话的孩子,其实在孩子眼里,只有不听话的家长。

这样的家长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但在孩子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些“多事的,不听话”的家长。

孩子需要学习和成长,做父母又何尝不是呢!唯有学习,才能成长,唯有成长,才能在儿童养育中不迷失方向。

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写到:在孩子成年之前,教育任务是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自尊自爱的意识,养成善良、理解、豁达、勤劳的品行,使他成为一个生理、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和谐发展的人。

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家长。老师,有一位尽职的老师,家长,更要以身作则,不要片面的去看孩子。

我们家长,千万不能急,孩子自然会慢慢长大。

我突然想起龙应台在书中的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去美国看病中介公司

美国安德森医院

安德森看病中介怎么样

出国看病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