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隔音装修公司亲历贾联亭回顾援川建房那
2024年06月19日 风云资讯
导 读
今天
“改革开放40周年·亲历”专栏刊发
晋城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副市长
贾联亭的文章
《千里援建 大爱奔流》
来 源:太行日报
编 辑:斯琦
千里援建 大爱奔流
◇ 贾联亭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5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用三个月时间在四川省地震重灾区建造100万套过渡安置房。5月21日,山西省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作出部署,要求晋城市8月10日前援助四川省都江堰市建造3000套过渡安置房。
八十一天时间,千里之外援建,所有材料都要在晋城生产加工好后运往四川灾区安置点,由我市的专业队伍现场施工。时间之紧迫、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面对这一特殊任务,晋城市立即行动,强力推进,组织1500余人直接投入援建行动;生产、运输隔热保温彩钢板21万平方米;动用各种运输车150多辆、行程168万公里;使用机械设备170多台。经过昼夜奋战,过渡安置房于7月16日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提前24天胜利完成援建任务。共为都江堰市安龙镇、玉堂镇建造过渡安置房3453间,建筑面积64952平方米,安置受灾群众1万余人。
作为当时晋城市援川建房工作领导组的组长,至今想起那段两地人民患难与共、共克时艰的日子,激动的心情仍久久难以平复。
援建工作一开始,突出做了三件事:
一是迅速派出先遣小分队,抢先规划选址,铺开现场“三通一平”。规划选址过程中,紧密结合四川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坚持了“四个尽量”的原则(尽量避开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崩塌地带,尽量不占少占水田,尽量选用闲置地和一般农田,尽量保证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方便),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现场规划选址。
二是精心绘制了一套高质量、高水准的建筑设计图纸,为加快生产、施工进度创造了条件。拥有这样一套完整的过渡安置房设计详图,在全省各个援建地市中,我市是唯一的一家。这套图纸,饱含着对灾区群众的深情厚谊,体现了晋城人民对灾区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了提高隔音、隔热、保温性能,采用了10公分厚的聚苯夹芯彩钢板,这在全省独此一家;为了增强防腐、抗震、抗风性能,采用了1.2毫米的镀锌钢板压槽和扣槽;为了改善采光、通风和避免视觉干扰,把后窗上移了30公分;为了扩大居住空间,把后墙提高了10公分;为了防风防尘、增强房屋的密闭性能,在墙板与顶板连接处增加了海绵垫条;为了防火安全,对厨房灶台进行了居中布置;考虑到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又增设了文化用房、管理用房、消防设施、车库大门,合理布局了便民商店、医疗诊所、公共厨房、公共卫浴等配套设施。真正把灾区人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
三是择优选拔了赴四川灾区援建队伍。到四川灾区建房不仅时间紧、任务重,而且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需要一支能征善战、敢打硬仗的施工队伍。我市首先与省里指定的省建总公司进行对接协商,在省建总公司不能全力保证承担我市任务的情况下,立即做了两手准备,一手发布公告,公开招标;一手摸底调查,优选队伍。在招标难于适应援建需要的情况下,领导组果断决策,按照有资质、有经验、有信誉、有实力四项标准,指定市建筑工程总公司、市金建集团承担施工任务。这两家企业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全力以赴完成援建工程。市建总公司紧急召回在外地施工的技术骨干,12名项目经理全部参加;金建集团把有安装经验的熟练工人全部调集回来,确保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两家企业迅速开展了思想动员、队员选拨、技术培训、实战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公安保卫等保障队伍也迅速就位。至此,由700余人组成的赴四川灾区援建突击队组建完成,于6月6日奔赴灾区。为确保万无一失,在建设局系统又组建了6支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主体的270名援川建房应急分队,作为预备队随时待命。
包生产、包运输、包安装,保质量、保数量、保进度,是国家对援建省市提出的基本要求。在生产方面,当时面临的困难,一是我市仅有两家小型彩钢板生产企业,生产能力有限;二是全国各地都在订购,原材料非常紧缺。落实彩钢板生产成了当务之急。在此情况下,建设、规划、经委、财政联合现场评估,领导组迅速拍板,确定由我市美虹、多维两家彩钢板生产企业组织生产,并迅速采取措施锁定原材料货源。两个厂家调集一切资源,全员上阵,24小时人停机不停,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满负荷生产状态。两家企业在40天时间里,共生产彩钢板21万平方米,日均生产5000平方米,是平时日生产能力的2倍,保证了前方施工。
为将晋城生产的建房物资及时安全、源源不断地运达四川灾区,在铁路运力吃紧、装卸运转不便的情况下,领导组及时确定采取公路运输的办法。三天时间,迅速组建起了由30辆客运车、120辆货运车、300名司机组成的5支运输车队。从晋城到都江堰,往返3000多公里,需要70多小时,路途遥远,路况复杂。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既要保安全,又要抢时间,300多名司机不畏艰险、相互照应、昼夜兼程,往返运输560车次,行程达168万公里,出色地完成了运输任务。
到灾区施工是最艰巨的任务、最艰苦的环节。烈日酷暑,高温闷热,蚊虫叮咬,水土不服,余震不断,雨季施工,水电时断,手工作业……队员们面临严峻的考验。但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脱皮掉肉,也要早日把安置房建起来,让受灾的群众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家。为了加快进度,施工队伍讲科学、讲管理,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地下、地上,多工种、多工序24小时交叉作业。大雨小干,小雨大干,无雨拼命干。33天时间,共安装板房3453间,创造了日安装100套房的晋城速度。援建队员斗风雨、战酷暑、顶烈日、抗余震,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着当地群众。安龙镇东风村的村民们自发募捐895元,送到指挥部,让突击队员们买点水解解渴。895元,钱虽不多,但对于刚刚经历大地震,痛失家园,饱受伤害的灾区群众来说,每一分钱都情深意重、价值千金。面对执意不收的我市前方总指挥,几位村民集体下跪,恳请收下全体村民的这份心意。此情此景,让人刻骨铭心。
在整个援建过程中,援建队伍始终怀着让各级党委政府放心、让灾区人民满意的赤诚之心,高标准严要求,做优质产品,建优质工程。从各个环节入手加强质量监管。市建设局质量监督站6名工程师24小时驻厂蹲守,对所有彩钢板、配件、附件实行源头控制。市质监局对每批彩钢板进行质量检测。市环保局对样板房进行环保测评。顶板的承载力、侧板的风荷力都要通过实验数据核准,不让一件不合格产品进入灾区。在施工安装环节,严格按图纸施工,逐道工序把关,逐道工序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全体突击队员超常规、高强度连续作业,但是没有一个打退堂鼓。他们中间,有90多名同志的孩子参加高考或中考,却不能与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样陪伴在身边。有60多名同志将要参加两年一次的建筑师职称考试,但他们顾全大局,自觉放弃了难得的机会。有230多名同志在施工期间中暑、受伤,但依然坚守在工地。54岁的前方总指挥李晋元,整整50天坚守一线,晚上几乎没有脱衣服睡过觉,头发长的遮住了双眼,因为不习惯饮食,加之说话过多,嘴上到处都是水泡泡,累得病倒了两回。突击队员姜峰,得知奶奶去世的噩耗,强忍泪水,白天战斗在工地,晚上悄悄地在工地旁边的小树林里,朝着家乡的方向,给奶奶磕了三个响头。市质检站的普通职工李晓江,临行前年轻的妻子分娩在即,他将妻子托付给母亲和岳母,毅然赴川援建,7月5日,妻子顺利分娩,初为人父的他欣喜异常,在给妻子的电话里说:“我已被建设局党委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这就算是我送给咱刚出生儿子的见面礼吧。”像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把爱挥洒在了巴蜀大地,把情深留在了灾区人民心中。
都江堰市伤痕累累的大地上,又见袅袅炊烟,以晋城特有的文化符号“凤”字打头命名的10个集中安置小区,彩旗迎风飘扬。住进安置房的安龙镇、玉堂镇的乡亲们眼含热泪送别晋城援建突击队,他们用朴实的语言写下了感谢信:千里迢迢送温暖,吃苦耐劳救灾民,大难之时有大爱,灾难面前见真情,感谢伟大共产党,感谢晋城援建队!
2008年7月21日,援川建房突击队胜利凯旋。300多台出租车闻讯集聚到物贸广场,免费将突击队员们送回家中……
(作者为晋城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副市长)
目前200000+人关注加入我们
本微信号中太行日报记者采写的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太行日报(微信公众号taihangribao),对侵权行为我们将诉诸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