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儿童言行一致的话父母的第一课言行一致
2024年06月19日 风云资讯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类会不自觉地说谎,一个普通的人每天说谎的次数达25次之,多可以说,人类是世界上最爱说谎的动物。 ”
在童话故事里,说谎的匹诺曹,由于撒谎鼻子变长。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没有这种魔力。可能也因为这样,人们才肆无忌惮,不考虑任何后果。
其实,撒谎的危害性很大,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谎言的危害并非耸人听闻,父母作为孩子的养育者,他们充当的不仅仅是家长还有老师。
如果父母对孩子说谎,那么孩子就会对父母不信任,甚至也学习到说谎的坏习惯。
科学研究表明,说谎不仅仅对人类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害,而且会给人类带来道德与信任的危机。
01
勿以恶小而为之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父亲带着儿子上街买书包。
父子俩来到一家文具店,书包要120元钱一个。
经过再三的讨价还价,最后老板咬牙亮出底价:"80元钱,不能再少了!"
为了不吃亏,父亲带着儿子来到另一家文具店,找到了一模一样的书包。
这儿的老板还特别热心,告诉两父子:"本店书包全城价格最低。"
老板指了指父亲手中的书包说"这一款书包,够结实!只要60元就可以拿走!"
父亲觉得60元确实便宜。
这时,他仔细看了看书包,于是便说:"我们在刚才那家店,这样的书包才要50元!"
还没等老板说话,一旁的儿子着急说:"爸爸!你怎么说谎呀?刚才那个叔叔不是要 80元吗?"
父亲满脸的尴尬与无奈。
赶紧掏出60元,拿上书包带着儿子灰溜溜地走出了店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谎并不是一件好事,说谎不仅能带来别人的鄙视,还会给自己带来尴尬。
故事中的父亲撒了一个小谎话,为的就是以便宜的价格买下书包。
没想到天真的儿子拆穿了他。
如果父亲不说刚才的那家店,而是再谈谈价格,看是否能降低。
如果能降低的话,自然是好,说明店主能卖。
如果不能降低的话,60元钱已经比前一家的80元钱便宜了。
实际上,讨价还价随处可见,像故事中的父亲的情况也是很多。
不管怎么样,因为几十块钱却让儿子认为自己撒谎了,并学习到这种不良的习惯,也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
02
父母爱说谎,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因此,父母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一个好的带头作用。
无论在哪个地方,家庭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著名的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
儿童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听他人讲述来学习模仿人类的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可塑性极高,他们有着较高的模仿性,作为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这里,我们要告诫各位:“在孩子的面前,说话时要讲究避讳,时刻注意分寸,表达方式一定要妥帖。”
否则,在无形之中可能为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
不过有些父母认为:有时候的谎言并不是谎言,而是用来吓唬孩子或者是一句玩笑话呀!一点儿恶意都没有的。
没错,父母有时候的谎言并不是谎言,但是年幼的孩子不懂得分辨呀!
要知道,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经常会缠着父母问:我是从哪儿来的啊?
有些父母觉得难以回答,便撒谎说道:你是从商店买来的。
孩子眨着无辜的眼睛,深信不疑。
可随着时间的增长,孩子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便会想:父母为什么撒谎呢?为什么骗我?是因为不爱我吗?
当然不是了!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有的问题确实不好回答,父母便选择以轻松的"小谎话"来躲过孩子的追问,还给孩子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03
做好诚信的榜样
为了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父母们要做一个真诚、不说谎的人。那么如何要做到真诚,不说谎呢?那就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一、不能在外表上下功夫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一个人真诚不真诚,从面部表情就能看出来。
如果你的表面上诚恳,但内心不诚的话,只会给人留下"巧言令色"的印象。
二、不能用欺骗的手段
欺骗也许能得到一时之利,却不能维持长久。
当别人知道你欺骗过自己,日后很难再信任你。
因此,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真诚。
三、不要小瞧孩子的能力
一些父母总是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但其实,孩子要比父母想象中懂得多。只要父母稍微有些异样,孩子立即就能察觉。
所以说,不要忽略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多时候,父母会对孩子撒一些善意的谎言。
可孩子却不管到底是不是善意的,他们只知道:父母是撒谎了。
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两种影响:一是说谎并不是什么大错,自己也可以拥有这种"品质";二是对父母的认识产生偏差。
因此,不论在何时何地,孩子在场不在场,作为父亲,都应该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撒谎的人,这样孩子才能信任自己,从而建起良好的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