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口译实践中的小窍门口译技能训练心得

2024年07月15日 风云资讯

中国伟大的翻译家严复在其代表作《天演论》中就翻译方针这样叙述到。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中略)……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傎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中略)……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中略)……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将其翻译成现代文,如下。

翻译有三个难点:信达雅。单单达到“信”(忠实于原文,不随意删减,篡改)这一要求就有足够的难度。若达到“信”的要求但没做到“达”(语言通顺流畅)的话,就跟没翻译一个效果,不能称之为翻译。因此需要注重“达”。……(中略)……翻译需要深刻并准确地反映原文的意思,因此有时需要改变语序,补足语句,不被原文的结构和语序所束缚,做到重视原文的意思。……(中略)……孔子说:若语言通顺但不“雅”(雅致、优美)的话,行文难以顺利进行下去。……(中略)……因此除了“信”、“达”之外还需要做到“雅”。

严复从自身翻译实践出发为我们一语中的地阐述了翻译(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的标准,笔译自不用说,优秀的口译作品也需要在这个标准的引导下深入挖掘其技巧和策略。比如,在外交场合,百分之百的准确翻译是对译者最基本的要求,否则极有可能在会谈中招致误解,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信、达、雅”中的“信”成为对译者最硬性的要求。然而众多口译者在日常实践中要达到这个标准可谓一项困难重重的巨大工程。

我在留学日本期间接受了系统的训练,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口译工作中对译者“瞬间反应能力、词汇敏感能力、客观的判断能力、创造性的表现能力”等全方面的要求,明确“茶泡饭似的简单的客观的暧昧的日语”与“中国菜似的复杂的主观的断定的中文”之间的互译是一项考验文化认知能力和语言应用的“双驼峰”。我在实际演练中接触并学习了以下几种口译训练方法,这也成为自己翻译学习生涯中一份多不可得的财富,现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收获分享出来,希望你们与我一同在这条荆棘遍布的中日翻译道路上有更大的勇气与实力迎接新的挑战,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1.快速反应法(Quick Response)

在中日互译中对听到或看到的单词做出快速反应并转换为相应的词汇。这一过程必须进行有声训练,练习范围从单词扩展到短语进而扩展到相关表现语句。比如听到“通货膨胀”、“疫苗”、“电子商务”、“プラズマ”、“インサイダー取引”、“軍事パレート”时能够迅速反应出相对应的“インフレ”、“ワクチン”、“電子商取引”、“等离子”、“内幕交易”、“阅兵”。通过这种双向训练可培养瞬时反应能力,在口译现场能以最快的速度从自己庞大的语言词库中挑选出最准确的词语。此外,根据笔者日常翻译的体会,将快速反应法与形似意近类推法结合在一起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看到“通货膨胀”,需要迅速反应出“インフレ”的同时立刻联想到“デフレ”(通货紧缩)这个词语。

2.影子训练法/跟读(Shadowing)

简而言之就是跟读。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使用母语讲话者的音频资料,不能掺杂方言。在听的过程中遇到障碍也不要按暂停键,可以跳过去接着开始下面的跟读。在跟读的过程中要保证原声清晰,控制好自己声音的大小。比如原声信息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听者需要同时或比原声慢一秒跟读出相同的内容。通过长度由一句到一段再到一篇短文的过渡,听者在完全模仿母语讲话者的过程中就会掌握自然的语调、声调、节奏、停顿、重音以及语言表现力。我认为这个方法在培养敏锐的听力方面卓有成效,对初级口译专业同学来说既简单又实用。

3.复述(Reproduction/Repeat)

在讲话者说完一句话之后加入停顿,听者用相同的语言一字一句地进行复述。需要注意的是在听的过程中即使遇到数字和专有名词也不要做笔记,这样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听的效果,就仅仅依靠自己的记忆力。在听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记忆录音内容,录音结束后用清晰的语调一字一句地一口气复述完。建议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结构框架,这个结构框架包括录音中听到的主语、谓语、宾语、时间、地点等信息。比如录音为“政治是一门高超的技术,它可以鸟瞰和调整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听的过程中会在脑海中形成这样一个框架——“政治是……技术,它可以鸟瞰和调整……利害关系”,然后在复述时把修饰成分按照记忆加进入即可。通过这种复述方法的反复练习,可以培养集中注意力和快速记忆力。

4.总结式复述(Retention)

与Reproduction相比,听更长的一段话之后加入停顿,然后用和讲话者一样的语言进行总结式复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该方法不是一字一句的进行复述,而是把握关键词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进行总结式复述。为了能够准确的复述录音的内容,需要在听的过程中一边整理文章脉络和关键词一边进行记忆。然后在复述时尽可能的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概括,切勿冗长繁杂,长篇大论。这种方法除了可以训练集中注意力、听力、快速记忆力之外,还可以培养把握关键词并理解内容的能力以及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内容的能力。

5.看译(Sight Translation)

对看到的信息当场进行分析并按顺序翻译。在练习过程中最容易忽视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灵活地使用语言以保证翻译出来的每一句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有所保留等到后面再进行翻译。以中译日为例,原文是“为此,我想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根据“看译”的要求,正确的翻译方式是“そのため(为此)、私(我)が提起したいの(想提出的)は(是)次(以下)の四つの分野における(四个方面的)提案(建议)です”,错误的例文是“そのため(为此)、私(我)は次(以下)の四つの分野における(四个方面的)提案(建议)を提起したい(想提出)です”,由于中日文章结构的不同,即中文是主-谓-宾结构,日语是主-宾-谓结构,所以翻译时不由自主的就会把日语的动词放在后面翻译,但是在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这样一个需要临场反应能力的场合,如果译者在听完一句话之后再组织语言就会跟不上讲话者的速度,很明显的出现语序混乱等问题。因此虽然前者的表达方式有些不自然,后者的翻译更符合日语构成习惯,但是在“看译”的训练方法中笔者强烈推荐前者,即按照原文顺序一字一句的翻译。

6.斜线分割式阅读法(Slash Reading)

阅读打印出来的文章,并在意义区分处画上斜线,然后以斜线前面的内容为一个单位进行翻译。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划分,而是以语句意思为标准,将文章细分为几个模块。以中译日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原文是“为此,我想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在发声阅读过程中加入斜线即“为此,我想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译文是“そのため(为此)私(我)は提起したい(想提出)です。それ(它是)は次(以下)の四つの分野の(四个方面的)提案(建议)です”,虽然表现方式不自然并且前后文在句与句的连接上不通畅,但是这个训练方法是为了培养细分语言结构的能力,只要意思说得通就不必在表现形式上过于纠结。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速度,是进行口译技能训练一项必不可少的作业。

7.做笔记(Note Taking)

将听到的信息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该训练方法需要在掌握前面介绍的“快速反应法”、“跟读”、“复述”、“总结式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立体地把握讲话者的内容,并做好记忆的工作。做笔记并不是一字一句地记录,而是把70%~80%的精力放在听力上面,靠大脑记住讲话者的信息,需要用笔记形式记下来的仅仅是关键词、专有名词、数字等信息,它只是发挥辅助记忆的功能。真正的交替传译现场不是展示做笔记的功力,而是在发挥大脑快速整理并记忆信息的基础上,依靠笔记理清头绪,帮助保持记忆。

在做笔记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记录效率,笔者强烈推荐以下两种技巧。以中日互译为例,其一,记笔记时可适当将中文、日文、英文混用。日文的假名书写简单可快速写下来;中文简体汉字比日文汉字笔画少可节约时间,此外汉字是表意文字内涵丰富,可用一个汉字表达大量的信息;对于一些机构、单位或活动等有英语简称时,可用英语进行记录。比如世贸组织为“WTO”,国联为“UN”,东盟为“ASEAN”。

其二,适度地使用一件简单记号。这里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得将一部分内容以固定的记号写下来,毕竟做笔记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关键是在交替传译经验的积累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实践找到自己使用起来既简单又方便的记号。这里简单地列出几个我在日常学习和翻译中经常使用的记号,仅供参考。“增加↗”、“减少↘”、“或者/”、“不变→”、“开始~”、“结束←”、“肯定○”、“否定×”、“大于﹥”、“小于﹤”、“因此∴”、“因为∵”、“即=”。

美国看病服务公司排行榜

新课程教学编辑部

三角洲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