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片区新房装修电话新楼盘刚交付装修公司
2024年08月20日 风云资讯
近期,位于柯桥城区的不少新商住楼盘陆续交付,
但不少业主沉浸在收新房喜悦的同时,
却也饱受着来自装修公司、
家具厂商等电话的轮番“轰炸”。
“最近,光是每天接到装修公司的电话就不下三四个,还有卖家具的、卖电器的等等。”日前,刚收到新房交付信息的小区业主俞先生指着手机上的通话记录和记者说道。去年12月中旬,他和很多小区业主一样收到了来自小区售楼处的新房交付通知书,但紧接着就是一个又一个装修公司的电话找上门来。
俞先生说,自己对于陌生手机号码通常都是接听的,可不厌其烦的装修电话实在令他恼火了,有时候晚上9点以后还能接到类似电话,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日常生活。
和俞先生有着相同遭遇的业主还有不少。在柯西一楼盘购买了期房的徐女士也深受其影响,让她十分苦恼。“一期交房还没开始,来自装修公司的电话平均隔两三天就来一次。”徐女士说,自己既不是做生意的,也不从事销售业务,平时对自己的联系电话也不轻易给中介或是别人,就只是买了一套房子,楼盘短信推送、装修公司等骚扰电话便都来了。“有时候不接电话,就开始加微信,反正能联系上的渠道都用上了。”徐女士补充道。
而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件,近年来也确有发生。记者从区公安分局夏履、杨汛桥派出所获悉,此前夏履和杨汛桥派出所就联手破获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查处了“小号无忧”、“123”两个个人信息买卖平台,专案组民警还特别赶赴山东、河南、江西、贵州、广东、海南六省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捣毁多条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利益链条,而不法分子正是通过购买这些平台的注册信息得以实施诈骗。
诚然,眼下生活越来越信息化,无论是从网购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还是轮渡、高铁、航班类票务的支付,抑或是日常交通违章记录的查询处理,以及银行流水单据的查询等,凡此种种都无不例外产生了相应的数字痕迹,生活信息化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却也为我们的个人隐私及信息埋藏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那么,作为小区业主,在面对铺天盖地的装修公司、家具厂商、电器卖家等电话推销,个人信息遭泄漏时,应该怎么做?浙江大公律师事务所律师范平淹认为,根据《民法典》第五章第110条和刑法相关法律,对于业主信息遭泄露这个事情,已经侵犯了小区业主的个人隐私权,因电话或者信息骚扰对业主的生活造成影响损失的,就要承担相应的赔偿,情节严重的将获刑3—7年。作为业主,当觉得自己信息被泄露而遭受了重大损失,可以责令该装修公司提供消息来源,再追究对方责任;当然,也可以向公安部门报案追查。
不过,物业公司、售楼处、中介部门等等,这些能接触到业主资料的单位部门都有可能泄漏资料,但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业主其实是很难取证。为此,律师建议,业主可以在开发商签订合同时,在补充条款中追加一条“不得向第三方泄露个人信息”的保密条款,并约定违约责任,这样业主就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权了。此外,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相关负责人也提醒,目前诈骗案件高发,其中很大原因在于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所以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市民在做好个人信息保护的同时,也应该多给家人和朋友提个醒,同时发现类似买卖公民信息的违法行为也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
信息来源:柯桥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