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世界观察

清苑寄养猫咪孤寂的女士蒋婉如先生

2024年11月14日 风云资讯

文/马家骏

我老伴儿有个朋友: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王女士。王是离休老干部,年轻时是演员,及长,成为编剧。她参与编剧的电影不少,内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赵丹主演的《聂耳》。

最近,我看电视剧《白鹿原》,里面八十岁的戈治均演鹿子霖(何冰饰)的父亲鹿泰恒。戈治均是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和我曾有一面之识。他在巩俐主演的《秋菊打官司》、傅彪主演的《押解》中饰演“李公安”一角,很不错。

赵丹、聂耳、戈治均,这三个名字,可以用一个人联系起来——蒋婉如先生。

赵丹

1952年,我在西北大学的师范学院国文系读三年级的时候,系上来了位女老师——蒋婉如。听说她是由辅仁大学调来的。解放前是副教授,解放后,思想改造运动中由于历史问题,降为了讲师。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辅仁大学合并进北京师范大学,部分教师调入外校,蒋婉如就来到了我校。听系上说:是来给我们上《苏联文学》课的。解放前和刚解放,国文系是没有外国文学课的,外国文学是外文系的课。解放后,学习苏联,国文系也需要上《苏联文学》。但是没有这方面的教师。现在来了蒋先生,是大家欢迎的事。班上同学推举我为课代表,蒋婉如先生就把我叫到她房子里。房间收拾得很典雅。都说蒋先生人过四十岁了,但看来不过三十出头,南方人长的清秀靓丽。她询问我班学习情况:我汇报说:在没有先生的情况下,我们同学开展了自学,全班十个人,一人分配一本俄罗斯-苏联名著,大家准备好,去课堂上报告读书心得,并介绍作家和时代背景。蒋婉如先生一听这情况,他就不给我们开课了,让我们继续自学。

1953年我毕业留校了,师范学院也脱离西北大学搬到现在雁塔校区,后来独立为西安师范学院、六年后又改叫陕西师范大学。当年,系上分配我到中国现代文学教研组工作。我担任1953年招收的五七级乙班新生班主任,与李玉岐先生合教《现代散文选与习作》,李先生为主,我承担四分之一篇章教学以及三分之二作业批改任务。蒋婉如先生与江弘基先生担任甲班的课。第二年我担任五八级新生班主任,与卢宗濩(季韶)教授各担任二分之一讲课和批改作业。蒋婉如与江弘基讲二年级的《现代小说选讲》。第三年,我独自担任五九级新生的《现代散文选与习作》,但还是任五八级的班主任。这时李玉岐先生已调去建立《教材教法》教学小组,卢宗濩教授调去任学校图书馆馆长。我们现代文学教研组剩下五个人,由副系主任刁汝钧教授兼组长并讲高年级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蒋婉如、江弘基二位讲师讲二年级(五八级)的《现代小说选讲》,郝子俊讲师讲语文专修科的《现代散文选与习作》,我这个助教讲一年级的课。规定我们五人应互相听课并提意见。我是二年级的班主任,学生也向我反映对蒋婉如先生教学的意见:主要是讲课声音羞怯,后排同学听不清。我转达给蒋先生:希望她讲课理直气壮些,声音大些。因为我们是一个教研组的,加上蒋先生孤独一人,我的妻子常去蒋先生家帮忙或聊天。我家与蒋先生家只隔了条马路,很近,加之我妻子与蒋先生年轻时都演过话剧,二人有的是话说。记得有一次晚饭后,我妻子带着孩去她家,突然乌云密布,滂沱大雨如注,下个不停。两个女士谈得很深入。那次大雨把联合教室(现在叫积学堂)东面(现在是“牡丹园”)的地理系气象站冲得无影无踪,教学楼内灌进泥水齐腰深。五家坟儿马路上淹了公交车,还淹死了人。

1956年初,我去北师大苏联文学进修班学习俄罗斯-苏联文学了,和蒋先生没有联系,而我妻子倒是与她常来常往。1958年秋我回到学校教四年级的俄罗斯-苏联文学,和蒋先生就不在一个教研组了。不过,这时她大概进入更年期,人多病,又黄又瘦,请了保姆伺候她,她也就再没有上课。1956年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到西安,蒋先生的小女儿刚考上大学。就随之来到西安,也就偶尔来看望母亲。但蒋先生的大女儿始终没有来过,据说:两个女儿都嫌母亲抛弃她姐妹,又不曾在一起生活,毫无感情,故而大女儿不来西安看望。涉及蒋先生家庭,知道一些也不过是道听途说和我妻子讲的只言片字的而已。

蒋婉如祖籍是浙江,父辈来上海,发达了,家道殷实。辛亥革命那年即1911年她生于上海,成长和读书都在这座大城市。20岁时即1931年,蒋婉如遇见从九江来的17岁小伙子桂苍凌,二人一见倾心,陷入热恋,不久结婚,次年有了孩子。蒋婉如在六七年间给小桂生了两女两男,孩子都是送到乡下亲戚家寄养(两个男孩先后夭折),以便夫妇二人参加社会活动。这几年,他们参加左翼文艺运动,二人也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1933年,他们加入了刚成立的三三剧团,在活动中,结识了文艺界一些朋友:如作家端木蕻良、演员朱琳、音乐家聂耳等等。小桂很能干,写小说、散文、剧本、评论文章,起了个笔名:杜宣。

1934年,蒋家出资,23岁的蒋婉如带着20岁的杜宣,去了日本留学。

第二年即1935年,聂耳来日本,也曾住蒋婉如家,可惜聂耳海中游泳,不幸溺亡。这是中国文化界的巨大损失。

聂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蒋婉如、杜宣夫妇回到祖国,参加救亡活动,去过很多地方。

1939年,杜宣带任务回上海,蒋婉如让他看看女儿们。在昆明,蒋婉如去看望了聂耳的家人。

直到1942年,在昆明的教学结束,辗转回到上海。这才知道,杜宣已经和赵丹的妻子叶露茜同居,并且有了孩子。蒋婉如气得发疯,但生米已成熟饭。原来新疆国民党军阀盛世才标榜联共抗日,请赵丹、茅盾等文化人去帮他。但盛世才一翻脸,杀了毛泽民、陈潭秋。传说赵丹也牺牲了。才22岁的叶露茜带着赵丹的孩子(其中女儿才三两岁,后来是演出《宝莲灯》的著名舞蹈家赵青),十分艰难,而杜宣带着五六岁的大女儿和两三岁的小女儿,也很困难。这样一对患难男女,就走在了一起。蒋婉如哪管这些,扇了杜宣两记耳光,彻底决裂,抛下两个女儿给杜宣和叶露茜,径直走了。两个女儿没有得过蒋婉如的母爱,熟悉和亲热的是叶妈妈。从此,蒋婉如脱离了党,之后的七八年,正是动乱年代,她有的某段历史没有证明人。历史不清,运动中少不了会被一问再问。

三十来岁的年轻漂亮女人,总会有追求者,在辅仁大学、在西北大学、都有向她示爱的。但到陕西师大她还一直单身。蒋婉如有一位相好:林迪生。林是兰州大学校长,曾向组织上申请与蒋婉如结婚,因为蒋的历史问题,没有批准。我在蒋先生家看到一个棕箱子,上面编织着“迪生书箱”四个大字。陕西师大有位医生,他与蒋婉如很接近,人们传说二人在恋爱。但蒋先生比那位医生年长了二十多岁,后来才知道,医生是想追求蒋先生的小女儿。蒋先生的小女儿叫桂心余,1960年西安交通大学纺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纺织系独立出来为西安纺织学院,文革后,桂心余升了副教授。在读书期间,她和同学戈治均恋爱,后来二人结婚,并生有一子:戈大力。大力上陕西师大附小,住在外婆家,这孩子对外婆蒋婉如很亲近。戈治均有时与桂心余来陕西师大看望蒋婉如先生和儿子。戈大力与我的小儿子晓翔同学,他有时来我家找晓翔玩,晓翔也常去蒋先生家找大力。那时,周末家属区的灯光球场常常放映露天电影,孩子们总是早早搬起椅凳抢占地方。一次我与蒋婉如先生坐在一起,看的电影是赵丹演的《聂耳》,我对她悄声说:你看这电影深有感触吧。她鼻子哼了一声,没有讲话。我想:你丈夫与赵丹妻子结合,而你的朋友聂耳却由赵丹扮演。

戈治均

1965年,继1962年大调整之后又一次减少人员。我们外国文学教研室,六十年代初有14人,大调整后剩下5人,这次又减人。从中学来的,调走不少,他们带着家属回原籍中学,中文系王石贞教员回合阳、余学文教员回西乡(第二年文革爆发,红卫兵一冲,他就自缢了)、郭子直讲师回岐山,连青年教师也调走,我们教研室的毛含德,留校工作近十年,已开课,也调走了,刘成章、王应凯、李健民等都是很有前途的,也被调走(刘后来是著名散文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是西安教育学院院长、西安市人大副主任;李是著名文艺评论家,可惜英年早逝)。后来听人说:调出人员名单上原来也有我,不知为何后来作罢。我如果带着一家子五个孩子回汉中,那可是够瞧的。对蒋婉如先生,学校真不好办,她又不是中学来的,才五十来岁,故乡已没有人。鉴于她身体不好,又多年没上课,就让她申请病退。退休金是原工资的八折,钱还是够用的,不过,退休金不再由学校发放,而是到很远的雁塔区民政局去领。难为老太太一月跑一趟吧!

第二年爆发文革,红卫兵们只顾冲击校党委、省委、西北局和一些问题明显的教授,红卫兵之间不停打派仗,对蒋婉如这种小蚂蚁,既没反对学生造反,就饶她一命吧。但也少不了有的造反派对她不客气。1968年工宣队进校,清理阶级队伍,把她叫去一问再问,还是那些说不清的历史问题。由于她已病退,又胆小如鼠,从不惹事,也就在胆战心惊中度过了十年文革。晚年,她孤寂、凄凉,外孙戈大力走了后,小女儿就不再来看她。我已搬家,离她较远,我妻子长年多病,很少去她家串门。后来听说,1992年,81岁的蒋婉如先生逝世了,我们只好感叹而已。

由于前面说过赵丹、聂耳、戈治均三个人,便联想起了这位孤寂的女士。

2017.9.

(载2017年12月15日《陕西师大报》585期4版)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健与美杂志

数理天地杂志-在线征稿【官】

作家天地杂志

大众商务期刊

电力系统装备杂志

智慧农业导刊杂志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