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不杀狗养狗吗倘若真的狗咬吕洞宾吕洞
2024年11月14日 风云资讯
前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宠物,其中猫和狗是最常见的宠物之一。但早在古代,狗就和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但那时,狗不是宠物,而是保卫我们祖先领土的武士。他们可以守住自己的家,守护自己的地盘,可以说狗从那时候开始就一直是人忠实的朋友。
然而,狗毕竟不是人,当狗兴奋或者生气的时候,它们会变得很难控制。一旦不小心被狗咬了,不仅会留下难看的疤痕,还会留下很多致命的隐患,这些隐患还可能继续传染给其他人。
现在我们的医学已经发展的很迅速, 如果真的不小心被狗咬了,我们还可以接种疫苗,防止疾病恶化,不过这个时候,大家有没有想起来古代的医生怎么处理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古代医生在没有专门疫苗的情况下应该怎么治疗被狗咬的病人。
古人对于狗和被狗咬的看法在古代养狗的人士并不多从原始社会开始,古人们的生活就与自然离不开干系,我们都知道的一句话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从中可以看出古人们的生活也都很贴近自然。
即使是进入了封建社会,人们也都是自己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而且在当时的各家学说影响下,很多乡村的人们都是“老死不相往来”,所以自己种的东西也就相对比较安全,没有人去偷,这就是为啥古代养狗的人数不多的原因之一。
古时候养狗的大多数为富家子弟,有着自己的一大片田地,享受着高管俸禄的人。当时的法律并不禁止养猫养狗,也没有狗咬了人要找主人赔偿的说法,因此当时的纨绔子弟甚至会经常出来“遛狗”,把自己养的狗扔到普通百姓家去肆意妄为。
再加上狗本来就有狗仗人势的天性,所以朴实的老百姓把狗的凶猛看在眼里,就导致了古代养狗人士不多的原因。
不过有的富家子弟为了追求刺激,会养一些恶犬,咬人的现象也是会出现,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古人对于被狗咬之后患的病的看法,看看古人对这种病的“敬畏”。
古人对于“恐水症”看法其实古人对于被狗咬的人会患病一直是一种大忌讳,因为被狗咬后的人们十分容易得狂犬病,狂犬病在我们现在如果发生了,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没有一个可以根治的办法。而且古人并不把这个病叫做狂犬病,因为得了狂犬病之后的人并不是发狂,而是会很怕水,所以古人就把狂犬病称之为“恐水症”。
而且因为狂犬病的潜伏期很长,我国甚至出现过三十年后才爆发狂犬病的案例,在我国古代那个祭祀神鬼盛行的日子里,被狗咬伤了没有立刻发病的人,就去祭祀感谢祖先保佑,但是当狂犬病毒的潜伏期过去后,被狗咬伤的人就会立刻发病,而且狂犬病的死亡周期是比较快的,
这时候人们还会去祭祀祈愿,但是当人去世了之后,人们就会进行最后一次祈福,然后将死者的尸体焚烧,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阻断病毒的继续传播。
除此之外,在一些偏远的乡村,如果有人被狗咬了,就会遭到全体人的驱逐,村子里不留“瘟神”的传统在当时也很盛行。不过我们也都知道瘟神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只是当时的人们大多都是文盲,才会出现了如此状况。
那么被狗咬后应该怎么处理呢?不能直接就等着火化或者被放逐吧?来,跟着我继续往下看。
古人治疗狂犬病人的方法针灸逼毒说起针灸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个属于中国中医的看家本领,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我们的古人最初就是用这个办法来治疗被狗咬的人。
要做针灸治疗,首先就要找准穴位,古人们对于穴位的研究已经到了一种高深莫测的境界,是我们现在人学不来的。
在治疗被狗咬后的人,医生往往都会先用酒对伤口进行消毒杀菌,然后使用经过高温消毒后的银针刺入伤口附近的穴位和人们身上主管你排毒的穴位,据说有时候银针会因为逼出毒素而变黑,有时候就会失败。
不过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被狗咬后不一定都会得病,那些说是银针变黑而逼出毒素让患者痊愈的,也大都是为了夸大针灸功效的无稽之谈,不过针灸某些穴位确实能起到提高免疫和促进排毒的功效,因此人们把希望寄托在针灸上也是正常的。
那么总会有靠谱的办法来治疗被狗咬的人们,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偏方治大病说起治疗狂犬病的偏方,那么我国在东晋时期的著名医生葛洪肯定有发言权。说起葛洪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葛洪自幼跟随先生学习药书,在年轻的时候已经可以熟记不少的药方,他的医药巨作就是我国现代医学家屠呦呦参考的那本《肘后备急方》。
这本书的名字也有来历,就是据说葛洪一直都在治病救人,就将自己搜集起来的药方和病人的治疗情况记录在一个本子中,因为当初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于是葛洪就把这个本子夹在自己的胳膊肘后面,于是他的弟子在他去世后将这本凝聚了葛洪智慧的医药本称作《肘后备急方》。
在这本书中就有对如何救治被狗咬后的病人有了一定的记载:
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发。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有人被狗咬了,那就把咬人的这只狗杀了,然后把狗的脑子取出来,敷在被咬之人的伤口上,然后就算是伤口好了也不会再发病了,病人就可以痊愈了。
这句话其实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只是怀着尝试的心态去试一试,于是这个偏方基本没有出现在正史之中,全部都是野史在记载,不过如果你继续往下看,你会发现其实这么做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毒攻毒,终于研究出疫苗前面已经说了葛洪发明出的一种偏方就是用狗脑敷在被咬之人的伤口处,因为当时的葛洪认为狗脑就是狂犬病毒的生产处,只要以毒攻毒,就有机会能够将患者体内的病毒杀死,其实这种以毒攻毒的做法不是不无道理的,法国人巴斯德就是凭借这种方法,才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狂犬疫苗,让我们来听听巴斯德的故事。
巴斯德是来自十九世纪时法国的一个著名的细胞学家,不过他有一个很大的仇人就是狂犬病。
因为巴斯德在外工作繁忙,留下了妻儿在家中,有一次儿子在家里玩耍时,忘记了关门,正好遇上了一只流浪狗进到了家中,当时那个狗因为太过于饥饿然后将巴斯德的妻儿都咬成重伤。在当时的法国也没有什么特效药,于是巴斯德也就只能看着妻儿离开了他,在那之后的巴斯德便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投入到对狂犬病毒的研究中。
巴斯德在听说了葛洪这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再加上他本人对于疫苗的理解,于是他和他的助手冒着风险收集狂犬病唾液,然后注射到生命特征健康狗的大脑中,不出所料,健康的狗注射后立即死亡。
经过几次动物实验,巴斯德得出结论,狂犬病病毒应该集中在神经系统,于是他又开始了很大胆的实验,终于在1882年研究出来了可以适用于人体的狂犬疫苗。
从此以后,因为狂犬病而死亡的人数大大减少,可以说葛洪和巴斯德二人的想法都是正确的,不过巴斯德所在的时期科技比东晋时期要发达一些,所以最后是由巴斯德研究出来。
不过换句话说,葛洪能领先巴斯德一千年提出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也是能够体现出我国国人的智慧的。
结语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人也都追求着更加丰富多次的生活,其中就有不少人在休闲之余养了一些猫猫狗狗,现在的宠物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已经渐渐的卸下了野性,并不再动手伤人。
不过同时出现的情况还有流浪猫和流浪狗的出现,面对这些无家可归的动物,它们会不会攻击人就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了。
现在许多家养的宠物猫和宠物狗如果接种了疫苗,即使有人被咬了也只会有很小的机率得病,但是如果还是不放心也可以去打针疫苗,现在疫苗已经量产,不仅副作用小而且效果还不错。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要注意爱护动物,但是也要小心它们的攻击,好好爱动物的前提就是好好爱自己。
参考文献:
《肘后备急方》
《抱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