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经济频道

我养的狗是圣人道家的圣人把老百姓当狗其实

2024年11月14日 风云资讯

相传道家创始人老子是周朝的图书馆馆长,对周朝的各种典章制度和图书烂熟于心,但后来有感于政治崩坏,直接辞官西去。路过函谷关时在关令尹喜的建议下写下了“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

骑牛的老子

不过这道德经可不是那么好懂的,其中很多字句和意义都有争议。其中第五章是这么一段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前两句话到底是啥意思?难道是说天地把万物当成狗?圣人们没有仁爱之心,也把老百姓当成狗一样低贱?可能大家伙儿会心想,这天地和圣人也太无情了吧,在他们眼中老百姓就这么没地位?

两千年来,一直都不乏以此为借口攻击道家不懂得对百姓仁爱的人,可是,这真的是老子的本意吗?

道家经典《道德经》

“刍狗”是啥东西?这句话里面最有争议的词语无疑是“刍狗”一词,狗在我们的文化背景当中往往有贬义含义,大多是用来骂人的,那“刍狗”又是啥意思?

查一下字典可以知道,“刍”字的基本的含义是“喂牲畜的草”,或者是草把。基本可以猜出来,所谓“刍狗”,指的就是用草编成的草狗,咱可以联想稻草人来理解。

刍狗

为了进一步了解,咱还得找一些正儿八经的记载,果不其然,《庄子·天运篇》中有这么一段解释:

夫刍狗之未陈也, 盛以箧衍, 巾以文绣, 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 行者践其首脊, 苏者取而爨之而已。

看起来挺复杂,其实就是说,这个刍狗是祭祀时候用的道具,祭祀开始之前,用好箱子装着、好布料护着,毕恭毕敬地供着。一旦仪式结束,用完了,马上就扔到地下,任人踩踏,无人过问。这用之前和用之后,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

除了《庄子》中的记载,《淮南子·齐俗篇》中也有差不多的记载:

刍狗, 土龙之始成, 文以青黄, 绢以绮绣, 缠以朱丝, 尸祝袀袨, 大夫端冕以送迎之, 及其已用之后, 则壤土草剟而已, 夫有孰贵之?

用之前前呼后拥,用完了弃若敝履,还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圣人”指的是谁?说完了天地,紧接着就开始说“圣人”。一说起圣人,我想大家可能都会想起孔老夫子,毕竟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当中,能一直保持圣人之称的恐怕就只有孔子了。

但是,我们要知道,老子的年代是早于孔子的,他所说的圣人跟儒家的那个圣人没有任何关系。

《道德经》中提到“圣人”时候往往会有“是以圣人···”这样的格式,比如说“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是以圣人之治也,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 以其不为大也, 故能成大”等等等等。

我们可以看出,老子口中的圣人其实是具有道家理想人格的人物,有时候也指君王一类的统治者,大多数都是老子口中“道”的化身。

所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里头的圣人跟我们印象中的那个仁政爱民的形象还是相差甚远的,大家最好不要有啥期待。

说了这么多,到底啥意思?咱们先从字面来看:天地不仁,把万物当作“刍狗”。结合上面的解释,这意思就是,万物在有用的时候,就被认真对待,在没用的时候,就被弃之一旁。这也不难理解,这里的天地不过遵循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有用就用,不用就不用,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道家经常说的“自然”。

如果怕咱理解的不太清楚,咱们可以看一下那些文学大佬都是怎么理解的。《道德经》作为一部现象级思想名著,历来都不缺大佬为它作注释,其中王弼的注是公认的比较好的,来看看他是咋说的: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 万物自相治理, 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 造立施化则物失其真。有恩有为, 列物不具存, 不具存则不足以备载矣。地不为, 兽生刍而兽食刍, 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 其所用则莫不赡矣, 若慧由己树未足任也。

圣人与天地合其德, 以百姓比刍狗也。

这意思就是说,天地听任自然万物发展成长不加干涉,这叫做不仁。所谓仁者,就是给万物施恩的那些人,这样一来,万物就会失去其本来的面目,就会打破其自然发展的进程。只有圣人才会跟天地来学习,将百姓比作刍狗,让其自然发展而不加干涉。

王弼

而对于这一点,苏辙似乎说的更为准确,他有一本专门研究《道德经》的书叫做《道德经解》,里头对这一段话有这样的解释:

天地无私而听万物之自然, 故万物自生自死。死非吾虐之, 生非吾仁之也。譬如结刍为狗, 设之于祭祀, 尽饰以奉之, 夫岂爱之时适然也?即事而弃之, 行者践之, 夫岂恶之亦适然也?圣人之于民亦然, 特无以害之, 则民全其性。死生得丧, 吾无与焉, 虽未尝仁之而仁大矣。

刍狗在用之前受到的重视并非出于对他的喜爱,在用之后受到的冷落也并非出于对他的厌恶,这一切不过是自然而然的罢了。既没有施加恩惠,也没有出手干涉,就是对万物和百姓最大的“仁”了。

其实我们结合中国的历史就可以知道,很多王朝的覆灭都是因为太过于滥用民力,比如说秦朝繁重的赋税,隋朝过度的好大喜功。如果像老子所说的那样,统治者可以将老百姓看作刍狗,让他们自然发展,不误农时,不误人力,老百姓自然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在老百姓看来,不求统治者能够带来什么恩惠,不耽误我们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恩惠。

大家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传播力研究杂志

大众标准化期刊

商业故事

大观杂志社

美术文献杂志社

科学与财富期刊

中国房地产业杂志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