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经济频道

女明星徐静蕾小说名字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深

2024年12月20日 风云资讯

导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中篇代表作,讲述一个女子默默爱了R作家一生,而他却毫不知情的故事。

2005年,中国才女徐静蕾,将这部小说改编成了东方味十足的电影,受到了很高的赞誉,并荣获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陌生女人的动情叙述,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徐静蕾导演的改编,也加入了自己的女性意识。然而,这些因素却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读者对中心人物——R作家——的忽视。

我们知道,每一部作品都是有作者的。在这部小说中,陌生女人对于R作家的评价,包含了茨威格对自己情感经历的观照和省察。充满激情而又生性健忘的R作家,一如缺失母爱的茨威格,是一个不敢爱的孩子。

充满激情而又生性健忘R是一个著名的作家,他有一位客气有礼的老管家,有各种奇特精致的家具,懂得多种语言,还有码了一院子的书。

原以为读过这么多书,又这般有学问的人,应该是一个戴眼镜、续胡子的老先生,不曾想竟是一个容光焕发、漂亮活泼的青年。

在R作家屋子里出来入去的人,形形色色,不修边幅的学生,坐着轿车的太太,歌剧院的大指挥等等。但总体而言,女人最多。

R作家的目光,天生带有诱惑力,含情脉脉,荡人心魄,能一下把人吸引过来,紧紧抱着。他用这样的目光,看着每一个从他身边走过,和同他有交流的女人。无论对方是买东西的店员,还是为他开门的侍者。

R作家和一个女孩,门对门共同生活了3年。他曾为女孩替他开门表示感谢,和 18 岁的她共度了三夜,还在灯红酒绿的舞厅里,撩来了她的一夜情,却始终不知她的名字,不记得有她这么个人。

每到R作家生日那天,这个陌生的女人就像过节一样,一大早就买了白玫瑰,派人送给R作家,以纪念 18 岁那年的相遇。只是作家早已不记得这事,而且对那个送了花,却不留名的人,一点也不感到好奇。

陌生女人在信里说:“我不责怪你,我爱你就是爱你这个样子——感情热烈而生性健忘,一往而深却爱不专一。”

每一次相遇后,R作家都会因为不得已而出门远行。但回来以后,他的情爱系统,就会删除原有的记忆。女子和R作家相遇同时,也意味着别离。

不爽快的同情和爱意R作家心地善良,愿意帮助每一个人,即便素不相识。这种善心和好意虽广大无边、任人索取,却不够爽快,并非真诚。

R作家是一个极易被打动的人,可他不喜欢这样。乞丐拉响门铃,还未开口,R作家便赶紧把钱递了过去。他从不敢正视乞讨者的眼睛,是怕别人的感谢,也畏惧自己的同情。

为了免受这种尴尬,他努力与引起情绪波动的人和事,保持距离。

与此同时,这种不爽快的同情,演化成了不爽快的爱意,隐藏在R作家的爱情生活里。

在R作家的感情世界中,其实只有一个人,那便他是自己。他与陌生女人相遇了三次,之所以一点儿都不记得,是因为他太自爱了。

弗洛伊德认为:“爱情是性欲的表现,力比多不是作为爱情使用在其他人身上,就是作为自爱使用到了自己身上。因此爱别人和自爱是相互排斥的。”

R作家更倾向于把力比多,用在自爱上。他允许情感的瞬间释放和迸发,却不允许它长期停留。他以一个封闭的姿态,对自己的感情世界严防死守,无论当初的情爱如何荡人心魄,最终都会归于沉寂,化为乌有。

陌生女人在信里写道:“你只喜欢轻松愉快、游戏人生、无牵无挂。你生怕干预别人的命运。你愿意滥用你的感情,用在大家身上,用在所有人身上,可是不愿意做出任何牺牲。”

显然,陌生女人很了解R作家——知道他会因为不爽快的同情和爱意而焦虑,明白他会因为人生受到牵扯而忧愁——所以当她发现自己怀上R作家的孩子以后,做出了独自抚养的决定。

母爱缺失,怀疑爱情R作家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在大多数人眼中,他是一个大作家,一位学识渊博、严肃负责的长者。然而,陌生女人在 13 岁时,便觉察到了R作家的另一面,知道他还是一个轻浮、贪玩的少年。

浪子风流,以曾经的恋爱历史和风情月债为荣,是风月场上的常客。少年贪玩,会因好奇而拆解心爱的玩具,却不会久留。

从感情上来看,R作家的确是一个儿童,充满激情却没有长性。他一面对女人们,热情有礼地迎来送往,一面又刻意遗忘,不愿驻足。他希望被爱,但更渴望自由,私生活只是平衡二者矛盾的一种方式而已。

虽然小说对于R作家的描述很少,却仍然可以看到作者茨威格的影子。

茨威格出生于音乐之都维也纳,是犹太富商的儿子。他 17 岁在杂志上发表诗作,23 岁取得博士学位,并出版了自己的小说集。

茨威格年少有为,春风得意,身边有很多女性倾慕者,当然,像R作家那样的风流韵事也不胜枚举。

茨威格对待爱情,也和R作家一样——“感情热烈而生性健忘,一往而深却爱不专一”。实际上,这种拒绝共情的自我保护,和茨威格儿童时期母爱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茨威格的妈妈,身份尊贵、性格偏执,总是故意把儿子排除在小家庭之外。比如,一家人外出度假,妈妈和爸爸住高级酒店,茨威格却只有和仆人挤小旅馆的份儿。

母亲的这种刻意排斥,造成了茨威格性格的内向和母子之间的距离。

弗洛姆说:母爱是无条件的,一经获得便永远不会失去。但母爱也是无法赢得的,无论你怎样努力。

因为童年时期缺失母爱,所以,成年后的茨威格,在百花丛中索取爱的同时,心里始终不安。他渴望并追求母爱一般的无条件的爱,却又怀疑自己是否有资格。

结语小说中的R作家,带着作者的自我投射。陌生女人对R作家的评价,也是茨威格对自己的反思。

虽然我们不必像《红楼梦》的索隐派那样,给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找出一个原型来,但也一定要记得: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作家。也只有了解他,真意才能抵达。

参考文献:高畅.《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R先生审美形象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48-49+52.

END.

看人间百态,知人性情怀。欢迎关注@小寒读小说,每天都有小精彩。记得点赞哦,谢谢啦~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官网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