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养花兰花好吗冬天养兰花别做3件傻事危
2025年02月18日 风云资讯
气温一天天在降低,家里养的兰花花期也越来越近,是不是很期待花开的那一刻?兰花从花芽出现到开花,大约还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有些甚至要4~5个月才能见花。因此,在这漫长的3个月中,如果养护不当,花芽并不能顺利长大绽放,让人觉得很是遗憾。冬天怎样养护好兰花?这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话题,一两千字根本说不完。不管你的兰花冬天是怎么养的,3件“傻事”别做,危害大,花难开,严重时会导致整盆苗都枯死。
不从低温环境中把兰花移到高温环境中(反之也一样)
冬天养护兰花,早晚温差应控制在10度以内,最高不要高于12度,否则对兰花的生长非常不利,也容易发生消苞现象(花芽中途停止发育,干枯、腐烂不能正常盛开)。原因是温差过大时,忽冷忽热,兰花难以适应,抵抗力下降,就容易生长不良或者生病。
有些花友的兰花原本是露养的,气温降到0度左右时,担心兰花会冻伤或者冻死,就会拿到20度以上的室内养。这是非常傻的做法,别说花芽保不住,还可能会出现黄叶、死苗等问题。同样的,原本室内养护的兰花,当室内外温差大于10度时,也不要猛然移到室外去养,从高温环境到低温环境,同样会造成消苞、黄叶、死苗等问题的出现。
正确做法
室外养的兰花遇到低温袭击时,可以移到室内稍稍暖和一点的环境中防冻。比如室外最低温度到了0度,可以移到室内5~10度的环境中养护,温差保持在10度以内,就不会对兰花生长有什么影响。同样的,室内养护的兰花,比如室内温度是20度,移到室外养护时,要确保室外的温度在10度以上。要是觉得10度以上的环境不利于兰花春化,可以先在10度以上的地方养护7~10天,让兰花慢慢适应了这样的低温环境,再移到更低温度的环境中。也就是说,改变兰花生长环境的温度,要循序渐进,让它有个适应过程,而不要突然降低或者突然升高。
不经常叶面喷水喷雾
冬天空气湿度相对比较低,虽然这个时候兰花生长速度缓慢,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不高,但基本湿度还是应该保持在50%以上。否则叶色会发生改变,叶子不够油亮翠绿,花芽无法正常生长。增加空气湿度,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给兰花叶面喷雾喷水,但冬天最好不要这样做,害处大于好处。
1、叶面喷雾会降低兰花的抗寒能力在低温环境中养护的兰花,叶面喷雾会直接降低植株的抗寒能力,容易发生冻害。比如你的兰花不叶面喷雾,在0度的低温环境中生长没事。但要是叶面喷雾了,0度就可能把叶子冻成青褐色。
2、叶面喷雾容易造成烂心烂苞在通风条件不好的室内养护兰花(冬天气温低门窗常关室内空气流通要比其他季节都差),叶面喷雾喷水虽然能增加空气湿度,但水珠容易滑入叶心、花芽苞衣等,长时间蒸发不掉,造成烂心、烂苞等问题出现。
正确做法
冬天空气湿度低时,可以多在兰花周围、地面喷雾喷水,提高空气湿度,避免直接叶面与水接触。如果觉得手动喷雾喷水效果差,可以通过摆放水盆、悬挂湿毛巾、使用加湿器等方式来提高空气湿度,使兰花能健康生长。尤其气温低于5度、室内养护的兰花,切忌不要直接叶面喷水喷雾。
不傍晚浇水
冬天养护兰花,不要傍晚、晚上浇水,也最好不要下午浇水,这对兰花生长是不利的。原因有两点:
1、容易发生冻伤一天24小时之内,晚上的温度最低。低温环境中养护的兰花,下午、傍晚、晚上浇水后,盆土中水分含量高,夜晚温度降低,根部温度要比盆土干爽时低好几度,容易导致根系冻伤。尤其晚上气温在0度或者0度以下时,水分大的盆土会直接结冰,这对兰花根系的伤害是比较大的。
2、容易烂根下午、傍晚、晚上给兰花浇水以后,光照减弱,气温下降,兰花根部活跃性降低,盆土中水分难以快速蒸发或者消耗掉,就会长时间偏湿,从而导致根部土壤中氧气含量减少,根系发生腐烂。露养的兰花在晚上温度不是很低的情况下,傍晚浇水烂根风险要低一些。但室内养殖的兰花,晚上不开门开窗,傍晚浇水的风险就很大。
正确做法
冬天给兰花浇水,应在上午太阳出来之后浇。这个时候气温已经回升,温度成走高状态,光照也会越来越强,兰花根系变得活跃,浇水以后水分一部分被兰花吸收,一部分被太阳蒸发掉,等到晚上温度较低时,盆土已经变得不是很湿,冻伤和烂根的风险都会大大降低。再补充一下,冬天给兰花浇水,最好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进行,雨雪、阴天不要浇。
小结
冬天养兰花,要注意不要做3件“啥事”,分别是:不把兰花从高温环境中移到温度过低的环境中,温差保持在10度以内(反之也一样)。不给兰花叶面喷水喷雾。不在中午以后给兰花浇水。虽然这3件都是小事,养花老手完全可以避免,但新手朋友还是容易做错,需要引起重视。
觉得有用点个赞,关注我了解更多养花知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