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花蛤苗利用贝类净化养虾池塘尾水是双
2025年02月19日 风云资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消费市场对水产品需求量逐年增长,直接推动了以鱼、虾类为重点的人工集约化养殖业快速发展,由于高密度养殖,区域瞬时投饵量加大,养殖池塘水质变化加快,其养殖尾水排放对近岸海水造成污染,直接影响养殖业自身的病害也逐年增多。为了保护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不断加大环境管控力度,对水产养殖业尾水排放提出了严格的规范性要求。(见农业农村部《海⽔养殖尾⽔排放要求》)。尾水排放主要指标内容包括:悬浮物质、pH、COD、锌、铜、⽆机氮、活性磷酸盐等,这样就势必促使规模化、集约化海水养殖企业和养殖业户,在组织周期生产时,必须要同时制定好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尾水净化处理方案和措施。
为了搞好企业养殖池塘尾水处理,为规范化养殖做好准备,2019年响应企业属地江苏省和南通市如东县,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的养殖池塘尾水达标排放工作要先走一步的要求,结合企业万亩脊尾白虾(东北称为青虾)养殖池塘尾水排放实际情况,实施了《利用脊尾白虾池塘尾水,设定专塘高密度放养花蛤苗种》新模式试验,整个试验,247亩池塘共放养平均规格为;每市斤192万粒花蛤苗种41.46亿粒,经过当年冬季和第二年春季近120天养成,花蛤苗种采捕出池规格为每市斤4300粒左右,最大规格每市斤1500粒,所有产品全部卖给辽宁沿海养殖企业和江苏如东当地养殖户,并供不应求,在整个养成期间,花蛤显示出了强大的吸(滤)水能力。养成中后期,247亩池塘每天必须排出经花蛤过滤后的净水,深度60厘米以上,再重新向池塘添加脊尾白虾池塘排放的(透明度30厘米左右)尾水,而且越到后期处理能力越大。
利用花蛤处理池塘排放尾水,是一种生物互利共生模式,这种模式避免了在尾水处理过程中的第二次污染,养虾池塘排出的尾水各种藻类十丰富,成为花蛤生长的最好饵料。经过花蛤滤食后的海水清沏见底。可供虾塘二次循环利用,也可直接向海区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