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参养花黄河岸边花生香
2025年02月19日 风云资讯
文/现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执着地认为,花生是土地里生长出来最好吃的东西。
盛产章丘大葱、明水香稻、龙山小米的章丘,其西北部的黄河、小清河之间,是一片黄泛平原,我的老家就在广袤的平原上。老家的这片热土,可以生长除了水稻以外的各种北方作物,记得当年的小学课本里,有一篇“秋天到,秋天到,地里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谷子笑弯了腰……”的课文,就像是在说老家的庄稼。儿时的秋季,的确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除了课文里提及的这些作物,那吐着紫黄色胡子的玉米棒子、开着白色喇叭花秸秆上布满着矩圆形蒴果的芝麻、把大地拱得呲牙咧嘴的地瓜、下面挂着数不清的麻屋子的花生等等,也都竞相献瑞,不肯落后。对于庄稼人来说,自己用辛勤汗水种出来的粮食都是格外的香甜,可是在尚不谙世事的孩子们的眼里,花生才是最为香美的食物。
蒙上苍眷顾,老家盛产花生,是那种果大仁大的“大花生”。一颗花生果中一般是两粒花生米,只有一粒花生米的果比较少,有三粒花生米的果更少,我们称其为“锅腰子”,见之总能令人兴奋一下。老家的土壤是特别松软的沙土地,有超强的透水透气性能,在靠天吃饭的自然条件下,这种土质不太适合种植小麦、玉米这种对水肥条件要求高的作物。但是花生、大豆这类豆类作物,根上长有根瘤菌,这种黑色的小球球具有从空气中获取氮元素的神奇功能,而疏松的沙土恰恰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空气。如此以来,花生、大豆的天生“氮肥厂”,原材料就充足,“氮肥”的产量也就格外的高,长势当然就会好。可能是这样的缘故吧,儿时的老家年年都大面积地种植花生。
花生的种植十分的简便,一个体力强一些的人轻轻地一䦆头挖出一个浅坑,另一个人(一般是妇女,甚至是孩子)从挎着的篮子里抓出三四粒花生米丢进坑里,持䦆者再用挖下一个坑的土盖住这上一个坑里的种子,携种者再踩上一脚,这一窝花生就算种好了。大片的花生,就是这样一窝窝的种出。小小年纪的我,在参加生产队的这一劳动时,也能与持䦆的社员默契地配合,这只需手脚麻利点儿即可。花生发芽是比较快的,几天之后平整的地面就被一窝窝的种子拱起,成行成列很是明显。继而是单调的大地上冒出一簇簇的新芽,不久就换成了绿油油的一片春色。只是我们这些捣蛋的孩子,性子比种子还急,总也忍不住揭开人家花生刚拱起的“土被子”,看看花生新宝宝的模样,却不考虑花生宝宝们会不会“感冒”的问题。
落花生,落花生,花生是花落之后才生长的。花落后的花柄,垂下来后就往土中扎,从“小裹脚”的样子长起,也如“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最终慢慢长成熟知的样子。老家土质,花柄极易扎入,这也是老家盛产花生的一个原因。说到花生的花,有些朋友可能没有见过,其花虽然不大,但花色黄中透红,很像蛋黄,透着温馨暖意。其形似蝶振翅,生动活泼,观之也甚是可爱。只是这可爱的小花一直躲在茎叶丛中,从不显山露水,如果不是蹲下来做拔除田间杂草的劳动,你很难欣赏到它的芳容。花生要一直生长到秋天,在经过三个季节的纳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之后,绿叶上开始出现黑褐色的斑点,这时人们知道花生熟了。此时,正是老家人过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
收获的日子总是喜悦的。收获的工具还是那把播种时的䦆头,用它将一棵棵花生小心翼翼地挖出,只需轻轻一抖,白白的花生果就全露了出来。再顺势将花生秧调个头——头下根上,把果实置于秋阳秋风之中,这时的原野一眼望去,是一片白花花的果,这是最让庄稼人感到欣慰的“景观”。待秧果都干透后,才运回场院用木杈拍下花生秧上的果实,装袋入仓。当然,为了做到颗粒归仓,大家还要把收过的花生地再彻底地栾(栾,老家方言,复收之意)一遍。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开栾的一天早晨,天还黑咕隆咚,不种花生的小清河以东的人们,就已蜂拥而至,像是要抢似的。还有一年的早晨,天出奇的冷,地上一层白霜,我领着大妹到自家的自留地里栾花生,冻得伸不出手,一颗花生也没有栾着,回到家时脸都成了茄子色。
故乡盛产花生,花生物华天宝,但是清贫日子里的人们并不舍得享用这一美味。花生价高,要靠它换点钱,要用它榨点油,贫寒的日子只能节省过。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也只是在剥花生时偷偷地往嘴里塞一粒,或偶尔到花生袋子里偷抓一把,躲在角落里美美地享受一下。这偷吃行为自以为做得很隐蔽,其实大人们心知肚明,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聋作哑罢了。我到外地读书工作后,每次探家回来都少不了炒熟的花生和用糖制作的花生糕,想想祖母、母亲和姐妹兄弟的这片亲情,眼中就闪着泪花。
在庄稼人眼里,花生全身上下都是“宝物”。花生秧是优质的饲料,花生的果壳也是优质的饲料,如果将它们当作柴火,那会被人家认为你不会过日子,你是在“暴殄天物”。另外,花生榨油后的花生饼——直径约三四十厘米、厚约三厘米,非常的坚硬结实,老家人称作“麻参”(参,是人参、海参的读音),也是很好吃的东西。儿时的我们,有时也用斧头敲下一块,啃着感觉比花生米还香。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享用花生,花生已不是人们眼里的稀罕物,况且还有鱼皮花生、脆皮花生以及“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开封兴盛德花生等名牌产品享用。但是我依旧认为花生是美味,依旧认为祖母和母亲为我做的花生最好吃,因为那是故乡的味道,那是亲人的恩情,再好的名牌也吃不出这浓浓的亲情故乡味道。
离开故乡四十多年,早已远离了花生种收的劳作,也很少再回那片热土,但是每当远眺遥想故乡时,似乎还能清楚地看到那片儿时葳蕤青翠的田野,还能闻到故乡花生的缕缕清香,还能想起亲人们在收获、制作花生时那洋溢在脸上的喜悦,这故乡的花生真是自己一辈子的记忆。
(欢迎关注头条和微信公众号“伊洛淙淙”,查看更多原创童年趣事、故乡轶闻、读书偶得、身边美景。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特别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