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家装装修群假如苏宁月星金盛红星弘阳建
2025年05月06日 风云资讯
文 / 胡一刀
南京家装市场,甚是热闹。
“月星金盛国际家居”领证结婚入洞房了,弘阳“千亿梦”未圆张良蒋达强一众高管离职了,苏宁不止卖家电也卖家装了,红星美凯龙200亿元卖掉红星地产了……
假如,苏宁老板张近东,月星老板丁佐宏,金盛老板王华, 红星老板车建新,弘阳老板曾焕沙,这五位家电家居零售+地产的大老板,这时候建了个“家装群”,会是什么样的安排?
张老板:苏宁不止卖家电还卖家装了,老哥几个给捧捧场啊。
车老板:近东啊,咱们谈谈合作吧。
曾老板:近东啊,建新说的对啊。
丁老板:近东啊,水沙说的对啊。
王老板:近东啊,佐宏说的对啊。
这一幕想象中的画面,现实中估计不太可能出现。
但现实是,苏宁已然宣告进军家装市场,拉开架势要大干一场。而苏宁要进入的家装细分领域,正是月星、金盛、红星、弘阳坚守十数年赖以维持生存与发展的主业和根基。
此时的月星、金盛、红星、弘阳,好像还没有哪怕是丝毫的反应。当然,家装、家电、家居、家具、家纺……在家居卖场已然大一统。而且现实是,经营了十数年的大一统,自然形成的壁垒,非苏宁一日可以撼动。
因此对于捋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苏宁,月星、金盛、红星、弘阳自然也就没有当回事。或者,各家自己的事情都忙得焦头烂额,哪里还顾得上瞅一眼苏宁的独角戏。
虽然家电攻势凶猛,家居稳坐泰山,但是回头看看这五家的履历,还颇为意味深长。他们有着几乎一致的两张名片:零售和地产,双引擎驱动,虽然家电和家居有着本质的不同。
零售行业的典型特征,就是流水不要太多,多得数钱数到手软。做房地产,需要的就是大流水的灌溉和滋养。两者左右逢源,产业自然也就能做大做强。
上述五家大佬的企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从中已然可见一斑。
滋养过度,或遭反噬。这五家线下的大体量卖场,几乎都同时遭到了来自互联网的猛烈攻击,零售业绩也不同程度受到波及。最明显的是,线下大卖场曾经万人空巷的场景,飘忽成了记忆中的一片云彩。
这边流水供给减少,那边银根紧缩、房住不炒,一来一往都是关乎钱的大事。规模越大,负债越多,流动性危机越大。大佬们一个接一个,债务缠身,负面缠身。
苏宁自不必说。红星、弘阳,地产业务高额负债,牵累家居零售雪上加霜。月星、金盛想法子止损,从对头到碰头,昔日的冤家成了亲家。
五位大佬,曾经凭借一己之力推动了南京乃至全国的家电家居零售市场进入“第五季”。可是那个大刀长矛闹革命的时代,已然淹没在互联网的长河之中,以及被互联网培养起来的80后、90后、00后消费群之中。
不仅如此,来自政策层的严控,银根紧缩,房住不炒、民营经济困局,曾经一些高营收、高利润、高增长、高诱惑的行业,悉数降温。
时代变了,传统的打法不灵了。当然,钱也没那么容易赚了。
困局之下,大佬们首先想到的是变局。一方面清理资产,变现,还债,减轻负担,一方面轻装上阵,联手,合作,力图再起。
苏宁如此,月星金盛如此,红星弘阳亦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苏宁入局家装市场,月星与金盛联姻,却是值得期待的事情。虽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但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话,在当下的市场格局和经济环境下,对这五家老大来说,应该很适用。
都说江苏是一个超级富有的省份,又大又强,GDP超10万亿并居全国第二,从中走出的百亿千亿大佬数不胜数。那么,从这里成长并发展起来的航母级企业,应该拥有远洋深海的气魄和智慧。
虽然红星、月星、弘阳、金盛都先后去了隔壁的大上海,只留下苏宁孤零零与苏大强做伴,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根和他们的业,都还在江苏。
线下实体店被互联网冲击得七零八落,大卖场虽能扛得住一时风雨,但总经不住日久年长的侵蚀。如果我们想象中的这个“家装群”,能成为现实,也不失为福祉。
但是,大佬都是要面子的,虽然里子已然千疮百孔。
那么,谁又会是那个能够抹开面子,去建这样一个“家装群”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