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栎x起名常山八面山腹地那个行将消逝的对
2025年10月21日 风云资讯
导读:《全域旅游.每日推荐》旨在为您拾取遗落在人们视线之外未曾发现的各处美景,让您的眼睛不错过分毫,足不出户也能身临其境地浸入其中。
——你总是拥挤在人头攒动的所在,却遗漏了身边的风景。
常山县新昌乡泰安村对坞是位于常山县城东北29公里、距离芙蓉水库大坝1.5公里处一个深藏在八面山腹地的小小自然村,但是这个自然村却有番别意的风景。
笔者曾经数次去了对坞村,深切体会了那里的乡愁滋味。
村子很小,未必有多少人知识,但它却是一个有着500年居住历史的古村落,这里的村民以其善良纯朴的品德,坚守着一方文脉,诉说着千年风骚。
古樟、油茶树、毛竹掩映中的古村落。
村口的廊桥,是当地村民的“文化中心”,买卖、闲扯、乘凉……有事没事总习惯来这儿坐上一会儿,这也是在外游子的乡愁见证。
廊桥的一头,是建于明代的镇安庵古迹犹存,民间称之为天王庙。相传庵内原供有108尊菩萨,一度香火鼎盛。当地村民每逢初一、十五都上前往拜祭,祈求保佑:平安、健康、纳财、多福。
对坞古村王氏家族历代人才辈出,曾出过王言、王介、王悉、王沇之、王汉之、王涣之、王沩之、王栎、王一非等9名进士,有着“一门九进士,历朝笏满床”的美誉。据村史《王氏宗谱》记载,对坞原名泰川,是宋朝左丞相王介的后代王恒,于南宋宗庆年间由前旺村章舍迁至芙蓉,王仲伍于明正统年间由芙蓉迁至对坞,因村处百步岗对面坳谷中,遂取名对坞。在此后的几百年间,牛角挂书、耕读传家几乎成为对坞村不成文的传统,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瓦间,无不充满着诗书礼仪的气息。
对坞村内,有石拱桥66座,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24幢。村口樟树下建于明代的镇安庵古迹犹存,相传庵内原供有108尊菩萨,一度香火鼎盛。村里还有一座明末清初时期流传下来的王氏宗祠,祠堂前有一株郁郁葱葱的百年老樟树,树下伫立着一座木结构的廊桥和一杆丈许的“天灯”,村民夜夜把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011年,两场洪流,严重的地质灾害,扰乱了这个山村人们的安居之梦。对坞村被省政府列入整改搬迁村。带着无限的眷恋,许多村民拆了老房,搬入新区,只留下了几片脑海里的回忆…… 对坞,行将消逝。
有人走,却也有人来,一对叫余家富、唐陈飞的年轻人,靠着绿水青山,在对坞办起了民宿,自种蔬果,自酿米酒。
八面山腹地
小贴士:
对坞村交通:自驾车可以导航前往。自常山去对坞约一小时车程。对坞周边有芙蓉水库区风光可以欣赏。
头条号/小程序版的《附近小景点》在于向您推送你所在周边的你尚未熟悉的景点景观,或者你也可以创作属于你自己的景点,把你的美丽推荐给别人。